如何做到 Design for Testing 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试验 11年4月1日 编辑 GUCCI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目前大家公司做的试验,试验条件是否都基于产品的测试规范? 如何做到designfortesting?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DDF13_Keven lv3lv3 12年3月3日 这就是所谓的DFX吧。 设计工程师应该充分考虑产品的测试规格!试想:如果设计工程师选择的零件只能适应5~35C,而产品测试要求为0~40C,那结果可想而知!!! 个人理解,望大师指点!!!
rocketeer lv2lv2 11年4月2日 [quote]比如, 一个办公用台式机, 设计寿命是3年,每天的实际使用环境profile是开机10小时(早九晚七),关机14小… GUCCI发表于2011-4-120:42[url=pid=88629&ptid=10787][/url][/quote] 可否將其設成兩個測是: 1)HTOL 將儀器在85攝氏度,將Ea設為0.7eV吧,老化時間為1000小時。可以算算其老化因素是多少。 2)TMCL/TS 將循環溫度為0至55/65/85(這個要看看JEDEC或相關的表準,既哪個conditions),run500/1000個循環都OK了吧!? 謝謝!
GUCCIA lv4lv4 11年4月1日 比如, 一个办公用台式机, 设计寿命是3年,每天的实际使用环境profile是开机10小时(早九晚七),关机14小时,环境温度是25℃, 这样的话,实际使用是3年*365天=1095个循环(开机10小时,关机14小时), 假设开机时,台式机的温度是40℃,那么台式机3年内的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是: 40℃10小时驻留,25℃14小时驻留,共1095个循环, 那么实际验证是否台式机能工作3年,即1095个循环,显然使用试验室不可能的, 那就得考虑温度循环加速模型,进行加速试验, 如果用温度循环模型来进行加速,那么温度循环的上下极限温度来如何定?需要加入统计因素的考虑吗,需要的话,采用哪种统计方法?
GUCCIA lv4lv4 11年4月1日 这方面做的不多, 那位大虾指导指导。 是不是以产品的寿命周期为基础,使用应力模型(温度加速模型,温湿度加速模型,温度循环加速模型,振动模型,等等)来设计试验?
温湿度循环不hi加速老化的吧!应该做HALT!
这就是所谓的DFX吧。
设计工程师应该充分考虑产品的测试规格!试想:如果设计工程师选择的零件只能适应5~35C,而产品测试要求为0~40C,那结果可想而知!!!
个人理解,望大师指点!!!
学习,加深印象
很多设备的寿命计算是按8000h/year来算的
[quote]比如,
一个办公用台式机,
设计寿命是3年,每天的实际使用环境profile是开机10小时(早九晚七),关机14小…
GUCCI发表于2011-4-120:42[url=pid=88629&ptid=10787][/url][/quote]
可否將其設成兩個測是:
1)HTOL
將儀器在85攝氏度,將Ea設為0.7eV吧,老化時間為1000小時。可以算算其老化因素是多少。
2)TMCL/TS
將循環溫度為0至55/65/85(這個要看看JEDEC或相關的表準,既哪個conditions),run500/1000個循環都OK了吧!?
謝謝!
比如,
一个办公用台式机,
设计寿命是3年,每天的实际使用环境profile是开机10小时(早九晚七),关机14小时,环境温度是25℃,
这样的话,实际使用是3年*365天=1095个循环(开机10小时,关机14小时),
假设开机时,台式机的温度是40℃,那么台式机3年内的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是:
40℃10小时驻留,25℃14小时驻留,共1095个循环,
那么实际验证是否台式机能工作3年,即1095个循环,显然使用试验室不可能的,
那就得考虑温度循环加速模型,进行加速试验,
如果用温度循环模型来进行加速,那么温度循环的上下极限温度来如何定?需要加入统计因素的考虑吗,需要的话,采用哪种统计方法?
这方面做的不多,
那位大虾指导指导。
是不是以产品的寿命周期为基础,使用应力模型(温度加速模型,温湿度加速模型,温度循环加速模型,振动模型,等等)来设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