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堆码实验条件和判断标准

大家好!

我对堆码实验的条件和判定标准有些疑惑,在此和大家讨论一下。希望可以清晰了解
实验环境温度:40°
实验环境湿度:90°
压叠重量:G
G有两种算法:
1.G=W*(L-1)W:包装上标示的全部重量;L:装柜的层数
2.G=W*(440-h)/hW:包装上标示的全部重量;h:包装的高度

判定标准:
1.不能破损,不影响功能
2.变形度不大于4%

关于变形度的计算,我接触过两种算法:
1.(实验前包装高度-实验后的高度)/实验前包装高度*100%
2.变形凸起或凹陷的高度/实验前包装高度*100%

我个人认为第2个变形度算法是正确的。

请大家给出自己的实验条件和判定标准,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可靠性技术新手提问

求助-可靠性试验pass/Fail 标准

2011-10-12 16:17:33

可靠性技术新手提问

求助-关于“基于失效物理分析的寿命预计”方面的中英文文献

2011-10-12 23:59:36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xingxingbook

    楼主那边的施加载荷的受力公式没用过,倒是常用2楼的那个公式;
    不过ISTA标准里面也有相应的受力公式,不知是否偏大点,还没试验过这个标准;
    对于判据,楼主给的相对很全面,还有量化指标;
    我们一般没那么量化过,只管外观和功能正常就行;只有盐雾试验才这么量化了。
    记得ASTMD642标准里面好像有个类似判定的,忘记了,惭愧。

  2. 闲情

    这样很详细了。

  3. leifesun

    还是比较偏向于采用TL=Wt×(S-1)×F×9.8(N)
    F为劣变系数,一般选3-6之间的数字。这个公式是将由于环境因素及运输因素引起的包装影响,采用系数来表达了。当然,如果采用高温高湿实际堆码来试验,则偏向于飞利浦用的公式G=W*(440-h)/h,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结论。

  4. fischer

    樓主列出的兩種算法,應該差異是不大的,只是第二種有440cm做為高度上限.

  5. fanweipin

    ISTA中还有690CM高度呢!这个根据货品在仓储经过的时间来计算的假定层数,用以指导包装设计。肯定不货柜的高度,呵呵!

  6. fhflk0415

    管理员的公式我没有用过。
    你们考虑的可能是用仪器来施加压力。

    我们一般用砝码代替,静态放置24小时后检查功能和外观。

    飞利浦用的公式是G=W*(440-h)/h
    索尼用得公式是G=W*(L-1)

    相对来说,我觉得索尼的标准更可靠,而且索尼对变形量的标准有根据包装高度有变化。

    飞利浦认为440cm是最高货柜的高度,貌似货柜没有这个高的吧。

  7. xyxiang1982715

    [b]回复[url=pid=94930&ptid=11482]1#[/url][i]fhflk0415[/i][/b]
    一般判定条件有第一个就足够了,即外观和功能的判定。
    较少碰到有第二种变形度的判定,如果有,我觉得第一种计算更合理些。可以通过试验机测量变形度,预紧力220N为0点,到达到规定的最大力之间的行程,就是变形量。

  8. admin

    [b]实验条件:[/b]参考一下.
    TL=Wt×(S-1)×F×9.8(N)
    其中:TL:施加的压力值,单位是N;Wt:包装件本身重量,单位是kg;S:允许堆码的层数,选择最大堆码层数;F:安全系数,通常我们选择5;S=3/hh——包装件的高度,单位m。施加压力的时间保持2h。

    判断标准楼主给的比较细啊,有量化的,有些人可能直接眼观.随意性就大了.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