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新手,请多关照!
个人会员专刊
2012年第03期(总第170期)
中国质量协会编2012年02月16日
目录
质量资讯1
关于2011年度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励的决定…1
关于召开2011年度全国质量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九届全国六西格玛大会的通知2
关于举办“质量技术信息化应用交流研讨会”的通知…6
第十二届全国质量奖评审8
第十二届全国质量奖评审员开始招聘…..8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注册考试计划发布8
征文通知….10
“我与六西格玛”征文活动10
“海尔杯”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征文…11
2012年亚洲质量网组织大会论文征集通知.12
会员专享….14
中国质量协会公开培训计划14
清源读书….15
感恩录:我的质量生涯.15
质量经理知识大纲系列讲座…..22
中国版《质量经理手册》诞生记…..22
第1章质量25
可靠性专栏28
可靠性的由来….28
质量文摘….30
2012质量人运势与思考30
从冰箱门事件看可靠性.32
5S!让人纠结让人痛….34
质量原版….36
SixSigmaBlackBelts:WhatDoTheyNeedtoKnow?…..36
呵呵,我才有两期。
感谢LZ分享
不错,楼主能享分享更多杂志了,比如第1期、第2期,呵呵,谢谢。
感谢LZ分享!
感谢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本人可靠性学习之路漫漫。
非常不错哟
非常不错的文章,感谢楼主的分享。
另摘录里面的:
[b]可靠性专栏-可靠性的由来[/b]
从历史的观点看只要是产品就有可靠工作和不可靠工作的问题,日本的一位学者曾风趣的说过,在石器时代,人类把石斧做好后套在木柄上,然后实施是否固定牢固没有的过程,这就是可靠性试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可靠性的历史似乎非常悠久的。但是可靠性作为一门科学却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年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可靠性工程起源于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齐藤善三郎著的《漫谈可靠性》书中有一段很简要的说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高潮的时候,美国在南方布置了很多远东战略军用飞机,开始近半数难于飞行。经过多次检查才搞清楚了,其实很简单,原来是电子管发生了故障。用到的半数以上的电子管出现了故障,显然无法使用了,然而这种电子管毕竟是在飞机设备的重要部件上。
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于是军民一致采取了紧急措施。从生产开始,严格按图纸要求,加强了对制造过程的控制,最后终于制造出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电子管。将这种合格的电子管运往远东,可是仍然不断的发生故障,搞了多次其结果都是一样。
为什么在工厂里检查是合格的电子管,而使用就出现故障呢?这使人们联想到是否还有一种超越现有制造技术或检验能力的别的“什么”在起作用。
是什么呢?它是制止电子管发生故障的一种特性,人们把这种特性称之为“可靠性”。
只要在图纸设计时就预先考虑到它,再按图生产,则合格的产品才能制造出来。后来实践证明,这种可靠性很好的电子管,在使用之后就很少发生故障。于是,电子管的故障就成了可靠性的开端和可靠性的由来。曾天祥主编的《可靠性及维修性工程手册》对可靠性的由来是这样阐述的。
50年代初,美国在韩朝战争中发现,不可靠的电子设备不仅影响战争的进行,而且耗费大量的维修费用。军用电子设备的低能专用是成本的两倍。为解决面临的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问题,美国军方、制造公司及学术界都卷入可靠性研究。
1950年12月7日,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专门委员会”,在委员会的建议下美国国防部与于1952年8月21日成立一个由军方、工业部及学术界组成的“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其任务是推出改善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措施,推动可靠性工程发展。该组织于1955年制定了一项可靠性发展计划,包括设计、研制、试验、生产、交货、贮存及使用等各个阶段的可靠性研究。1953年,美国兰德公司在在空军的资助下进行了可靠性的调查,给出了衡量一个武器系统优劣的七项参数-性能、可靠性、精度、易损性、可操作性、维修性及可用性。
AGREE经过五年的研究,于1957年6月发展了研究报告《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这个报告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可靠性设计、试验等方法和程序,确定了美国可靠性发展的方向,成为美国可靠性工程发展的的奠基性文件。标志着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可靠性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感谢LZ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