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区别

前些天看到一篇关于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外文,有些感想:
质量管理大多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产品达到预定技术性能指标,衡量指标主要是产品的成品率,P=(N-r)/N,其中N为投产总数,r为不合格数。
可靠性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的管理,衡量指标主要是产品的失效率,可表示为:λ=r/[n(t)*Δ(t)],其中n为被测产品数,Δt为使用、储存或承受应力的时间,r为失效产品数。
从广义的质量概念出发,可靠性已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可惜现在的质量管理多注重的是成品率!这就是可靠性无法开展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开始涉及可靠性管理了!两者的统一是迟早的!呵呵!好好搞可靠性,这是质量管理的贫瘠地啊!

19楼有附件:[url=https://www.kekaoxing.com/club/viewthread.php?tid=1350&page=2&fromuid=5#pid10476]一篇介绍全面质量管理地文章TQC[/url]

[[i]本帖最后由cliffcrag于2007-11-513:55编辑[/i]]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设计

安全性和风险 (设计 分析 管理)

2007-8-24 17:27:38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设计

工作中测试 e_cap电容 请教

2007-8-26 10:22:50

10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quality12

    这个问题个人也想了好久,不过后来个人理解的是,辩论区别个人感觉意义不大,既然走了质量可靠性这条路,不管是以可靠性还是质量为主,系统掌握该学科知识,并专攻某一个切入方向深入,才能立足…

  2. yslf

    质量和可靠性的区别在于:质量是产品的固有属性,判断依据主要是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而可靠性是产品的效用指标,判断依据主要是产品的效果和稳定性,需要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质量和可靠性的联系在于:产品的稳定性是一种带时间参数的质量,质量好的产品一般效果更好。 ps:以上所说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

  3. allen_wanghao

    呵呵哈哈哈或

  4. zuodexi

    简单点说,一个管现在,一个管未来。

  5. 菊花

    辩论好激烈

  6. 蓝雨落叶

    个人也觉得可靠性更多的是针对产品本身而言,质量管理更多是ISO的东西,两个有交集,但肯定不是包含的概念

  7. 蜗蜗牛

    [quote][url=pid=7491&ptid=1350]passway发表于2007-8-2711:00[/url]
    你上面说的只是片面原因!呵呵!为什么可靠性搞得这么差?
    1、缺乏大家重视和领导层支持
    2、缺乏相关的技…[/quote]

    这是不是也佐证了国产和进口产品质量有差距。

  8. cao_kun

    谢谢分享

  9. 大连师兄

    学习

  10. bhf070329

    理解不够深,默默学习

  11. LiamTang

    很不错,受教了:$

  12. namixiaoxin

    太过于理论化的东西都

  13. freesos

    双方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受教了

  14. zhiliangbu

    初来乍到,各位盆友好,有没有好的可靠性培训推荐一下,现在刚刚步入此领域,求知若渴:lol

  15. ghchange

    推荐本教材啊

  16. ericcc.chang

    对可靠性有比较深的认识

  17. admin

    [quote]ReliaEngine发表于2013-1-1813:50[url=pid=120080&ptid=1350][/url]
    如何收藏和持续关注此主题呢?有没有更新提醒等功能?[/quote]

    第一楼有收藏主题功能。

    如果自己是楼主,则别人回复了贴子都有提醒,如果别人引用了,或者@了你,也都有提醒功能。

  18. ReliaEngine

    如何收藏和持续关注此主题呢?有没有更新提醒等功能?

  19. ReliaEngine

    [quote]cityforest发表于2011-11-621:40[url=pid=95728&ptid=1350][/url]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内容自动屏蔽****[/quote]

    比较同意这种观点,没有谁包含谁的关系!

  20. wh19841220

    收藏了,慢慢学习

  21. lwsxsy

    可靠性技术及其概念与系统工程、安全工程、质量管理、价值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工程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可靠性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技术。
    与质量管理有交集,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没有不可靠的产品,只有生产不可靠产品的人。

  22. 973336

    可靠性投入和运行成本太高,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
    质量管理最终是可量化的

  23. frezing66

    可靠性管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物。其重点是产品的设计研发,使用寿命,功能失效等。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
    其实说到底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发展,客户群体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客户群体的知识水平在大范围的提升,需求也在提升。例如从通信产品发展来说,早期的要求能打通,能千里传信。如电报、电话、留声机。中期发展,客户群体有了便携的要求,也就产生了大哥大。后期发展有了轻便的要求,就产生现代移动电话。之后客户群体对多元化提出了需求,我们现在也就有了现代智能手机。
    一件产品的质量对客户来说注重的是啥?就是寿命,功能等;为满足客户需求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手段。
    从其出生来说,质量管理是满足“民需”而诞生,可靠性管理是满足“军需”而诞生的,不管怎么诞生都是客观说明了其为满足客户需求而诞生。只是需求等级不同。

  24. Cash_Ming

    20楼说的经典~!

  25. linn

    可靠性是被包含于质量管理中的,是事物质量优劣的一种体现

  26. okan

    可靠性和质量两个概念是从不同属性来描述产品的吧,简而言之可靠性高的质量不可能低,同样质量高的其可靠性也与之匹配。

  27. cityforest

    质量与可靠性密不可分,前者偏管理,后者偏技术,所以往往又叫质量管理和可靠性工程,从大质量或是大可靠性的角度看,我觉得不必过多去谈谁包含谁,往更大的概念说,都是产品保证工程。

  28. kk8688

    [b]回复[url=pid=7487&ptid=1350]9#[/url][i]338[/i][/b]

    同意,可靠性起步较晚,但是个人认为可靠性的范围更广些,包含了质量,

  29. chuanqi

    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

  30. aaajack

    写的太好了

  31. salemz

    學習中,金山詞霸全速啓動

  32. 于新昌

    认证学习了一下前几篇内容,收获不小。

  33. astraer

    质量和可靠性都包含了从设计、验证、制造、使用、服务等环节的控制内容。但可靠性注重的还是产品的开发环节,焦点是产品的固有可靠性,而质量则体现在各个方面,控制点在各个环节侧重不同。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34. topgg2002

    太复杂了。

  35. ramda

    :handshake太多高手啦~

  36. zhangxw

    高质量的前期投入都不会小,包括人员、设备等,因此是要有物质基础的

  37. 吴季元

    可靠性和质量从业人员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以及强势管理。因为质量不是直接在前面就能体现出来了,只有到终端手上才能知道真正的客户是如何评价的。

  38. 闲情

    做可靠性工作,需要有设计经验的老手。这样的人少,所以可靠性工作的声势不大。
    从事质量管理,需要会写报告的文人。这样的人多,所以质量管理的声势较大。
    我想大部分公司的现状是如此吧。

  39. Jack315

    可靠性是带时间参数的质量。

  40. li9110101

    个人认为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侧重的方面不一样,可靠性管理开展的重点是在产品研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在产品的生产及使用阶段

    [[i]本帖最后由li9110101于2009-3-2800:46编辑[/i]]

  41. murenlijun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描述该产品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顾客购买产品时对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性能特性、专门特性、及时性和适应性等。性能特性是用性能指标表示,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电视机的屏幕尺寸等,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器及设备对性能的每一个参数逐一进行直接测试,顾客很容易就能对产品是否合格作出评价,也能对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进行性能对比,从而判断出不同品牌产品的优劣。
    在质量特性中唯独专门特性是顾客最关心,但也是顾客难于直接判断的。所谓专门特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
    可靠性和性能的最大区别是:性能是确定性的概念,看得见摸得着,而产品可靠性是不确定性概念,事先看不见,也测不出来,产品出不出故障是偶然和随机的,无法通过仪器设备测一下就能知道。对某一具体产品在没有使用到寿命终了或出故障之前,它的真实寿命或可靠性是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同品牌产品进行大量试验或使用,经统计分析和评估才能获得该品牌产品的可靠性。
    总之,产品可靠性是产品性能随时间的保持能力,换句话说,要长时间的保持性能就是不要出故障,不出故障或是出了故障能很快维修好是产品很重要的质量特性。要使产品高可靠性、好维修就要在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开展可靠性、维修性设计、试验和管理工作。

  42. murenlijun

    [quote]原帖由[i]passway[/i]于2008-2-2818:47发表[url=pid=16299&ptid=1350][/url]
    我认为可靠性工作迟早会归入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现在的状况是大部分可靠性部门只是作为RD或者Q部门的support部门,从成本、效益和集约化(集团化)运作的角度考虑,RD、Q、RA三个部门应该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也…[/quote]

    楼主知识好全面,学习中。质量是什么都需要的,可靠性由于产品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企业讲可靠性也是讲效益的,品牌形象、客服维修成本等,长远的效益,要知道企业是生存基础就是利润或者说效益。但是如果一个产品整个研发周期才4个月,可靠性实验就要做2个月,对企业来说,谁愿意为了个不大靠谱的品牌声誉去冒生死存亡的风险。军品一向关注可靠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国家危亡,战士生命。
    就好像前面讨论的,质量特性也是随着产品不同而不同,何况可靠性。可靠性作为单一的一个产品指标,怎么能包含全面的质量这一广大范畴?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可靠性肯定会越来越被重视,只是不同的产品,其可靠性要求会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

  43. wisly

    可靠性,英文里叫RELIABILITY
    换句话说与可信性有相当的联系
    但实际上很多人把它与寿命(ENDURING/LIFE)相混

    可靠性或可信赖性应包括有安全,性能,寿命均是相关的
    我们认为,可靠性是这三点的加权

  44. kinglxj

    以后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应该整合在一起进行
    里面有很多重叠的部分

  45. salading

    我也说两句。
    我对质量管理不大懂。
    对可靠性管理有些体会。
    首先要有个概念是,可靠性的源头是设计。可靠性工程的目的,就是把可靠性要求切切实实设计进产品里去。这个过程,需要策划、调动人员与资源、需要鉴定确定,于是产生了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不是简单的可靠性测试,更重要的可靠性设计。这也要求可靠性工程师必须知识面广,材料、力学、电子、热学、电磁、机械、人机工程、统计学等都需知道些,还必须对自己产品非常了解。可靠性部门的核心是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水平高,技术含量高,就会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质量部门无法做到的,所以也是质量部门没法取代的。

  46. ahchm

    个人认为:
    可靠性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主要是针对产品的,尤其是机械、电子类产品,当然也不是说产品的可靠性越高越好。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来预防、控制、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管理质量。

  47. 实心实意

    其实可靠性的工作内容非常之多,所含的面也非常之广,而这还只是狭义的可靠性,而广义的可靠性就是:(狭义)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电磁兼容性、贮存性等等,合起来在欧洲又称为可信性!
    所以,做可靠性的兄弟们,加油吧!:handshake:handshake:victory:

  48. 实心实意

    另外,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脱离了这句话,可靠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意义不大了

  49. 实心实意

    狭义的质量多注重生产管理,所以又叫做品质管理,质量管理一般是在生产时进行,也可以称为小的反馈。
    而,可靠性更注重于产品的设计阶段,要求是在设计阶段考虑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环境等影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所以,可靠性是一个在产品整个寿命阶段的大范围的反馈,这样做的话,要求可靠性人员的知识水平太高了,要懂产品的设计专业、要懂产品生产时的品质管理、还要有质量和可靠性的各种技术手段等等,太多了,想一想都头大!在这样长的产品周期内,可靠性人员还没有一定的行政调动能力,而国情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这样做,这就是可靠性为什么不好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可靠性是可以带来效益的,只是这种效益不是短期能看到的,这方面美国有过好几次调查,已有证明,但是因为他的过程太长了,想见到可靠性工作的效益没有点耐心还真有点难!
    所以,从以上两点来看,我认为将来还是可靠性还是要好于质量管理的前途!
    欢迎讨论!呵!

  50. liguang304

    昨天翻阅了一下ISO的资料发现:
    ISO所规范的产品的质量相关包含:
    性能特性
    承载体特性
    时间特性
    人员
    环境
    经济
    等6个大的范畴.而可靠性被列入时间特性里面.故质量管理应该包含可靠性管理

  51. liguang304

    好(质量高)的产品要看两个方面:
    1.高的性能
    性能的高低是由技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应该不属于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的范畴

    2.高的可靠性
    高可靠性与高质量规格的概念个人认为会逐步变成相同的概念.即高可靠性等同于高质量
    高质量也可以理解为高可靠性

  52. jupitera

    质量管理为本,可靠性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延伸呀!

  53. jzkhm1

    对元器件,现在的iec标准已经涉及到产品的可靠性(ppm级失效数),产品本身也对可靠性(寿命)一般都有要求。
    故,可靠性应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

  54. jackliu981

    本人對於可靠性的管理方面不是很了解,有沒有這方面的資料可參考的—–

  55. fang52716

    可靠性不应属于质量范畴,更有可能包含后者

    我私下也这么认为,可能我先接触的是可靠性,就这样理解了,会不会使大家的意识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一个标准来解决?

    还是标准不统一的原因?

  56. 可靠至简

    两者前期发展有不少区别,但随着以“客户”的体验作为终极目标,两者的融合度就很大了,都是要关注“产品”到市场上应用的表现,然后回推到前端考虑怎样采取措施。而手法主要在于“管理”,这一点就是怎样使得质量、可靠性都能持续的动起来,不是一坛死水,说谁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57. shzhengzt

    国内民品的现状是:
    1、绝大多数公司不做可靠性,这类公司负责质量管理的高层甚至对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是一知半解;
    2、小部分公司的产品由于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被动去做可靠性,但是,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缺憾:一是不懂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质量管理工程师(经理)来负责产品可靠性保证工作,差强人意,甚至啼笑皆非的事情比比皆是;二是走过场,不愿意投资人力和物力去做可靠性,甚至还不惜去弄虚作假。

    个人观点是:可靠性管理属于产品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靠性工程偏向于技术。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定义就是:可靠性专注于“产品质量设计和产品质量保证的技术“,而质量管理专注于“量产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指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管理”。近年来,一些国际大公司有把质量和可靠性业务块整合的趋势,建立了DFQ&R(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设计)体系。

    本人的MSN是[email]walter_zheng_sh@hotmail.com[/email],欢迎各位同行和我探讨和交流!谢谢!

    [[i]本帖最后由shzhengzt于2008-4-1817:27编辑[/i]]

  58. soda

    质量管理是随着大批量生产发展起来的,着重于生产质量;可靠性技术是随着复杂系统(电子产品)和大系统(首先是航天系统)发展起来的,着重于设计、试制质量,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如果我们将可靠性管理改为可信性或提升到可靠性系统工程管理,那么尽管二者拥有些共同特性,但是不是互相包容的关系。

  59. cain0520

    国内的可靠性做的很差我的公司就还停留在量产质量管理,而没有抓在研发时进一步投入失效部分的分析,
    这让我们这些做品质的很郁闷!

  60. admin

    楼上朋友对可靠性和质量认识比较深,

    多多交流啊.

  61. soda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管理。管理其实玩的就是对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能力。所以如果没有些工程背景的同志千万别在这些概念中绕来绕去,那样不晕才怪!
    要谈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就必须先谈谈质量和可靠性。
    质量出身于民品。那个时候物料的结构很简单,所以人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它就象一个橄榄球,两头(设计、使用保障)小,中间大(生产)。
    可靠性出身于军品,年纪较小。在它那个时候物料的构成已经很复杂了,甚至达到了设备级。这样只有从源头上,即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它的故障,直到这个装备(产品)报废。可靠性就象一个漏斗,两边大,中间较小。
    我们知道,从应用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而固有可靠性包括装备(产品)的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但是这并不能说可靠性涵盖了质量。现在质量已向前扩展到设计研制阶段,向后延伸到使用保障阶段。我们可以找到各个阶段质量与可靠性相对应的规范。现在的质量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性能,包括技术性能、外观、安全性等;第二、可靠性,包括寿命、维修性等;第三、经济性,包括生产费用、使用费用等。从这个方面说质量包涵了可靠性,可靠性只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性。我可以举个例子。
    现在很倡导环保汽车。一家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了一万辆节能汽车,一半运到中国,一半运到北美去销售。结果在中国这种汽车无人问津,而在北美这种汽车却被销售一空。我们知道每辆汽车的可靠性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说销往北美的汽车质量高于销往中国的汽车,原因就是消费者买帐,满足了用户要求。而在中国的汽车却没有满足用户的要求。用户对经济性表示不满。
    知道了质量和可靠性的关系再来分析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的关系就很简单了。
    可靠性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可靠性管理也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互相依从,互为基础,在产品的某些阶段上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基本相同。在二者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上,都是以可靠性为重点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可靠性管理虽有其特点,但它隶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筹,同时在其具体实施中又有不同的侧重。

  62. liqiangcondor

    [quote]原帖由[i]whansley010[/i]于2008-2-1617:39发表[url=pid=15706&ptid=1350][/url]
    按照passway的看法,不知可靠性工作何去何从,是否可靠性工作以后就归于质量管理工作,可靠性工作人员都成为质量部的一员了?[/quote]
    我们单位就是这样的,可靠性本来从设计和质量部门中独立出来了10年,现在的领导又把我们部门划归到质量部门了,现在感觉我们在质量部门不伦不类的。我们可靠性原来是属于设计部门,现为管理部门,很多工作开展起来挺别扭的。

  63. alicexia

    共同學習

  64. whansley010

    有深度,看来还是好好研究一下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

  65. scpxj

    这倒不是,而是可靠性本身就是产品质量的一个特性,更准确地说,可靠性的系列概念和方法是确保产品拥有更好的延伸质量之手段。
    可靠性管理理念的产生正是人们从传统的静态质量管理延伸到市场预期质量后自然出现的。所以,如果说”做产品质量就是做成本”逐渐成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的话,那可靠性的系列方法则提供了实现这一新的战略有效途径,自然也不存在相互并列或可靠性并质量的问题。
    建议作可靠性的朋友,还是应该了解些整个质量流程方面的知识:
    市场目标客户的定义—〉市场质量目标(基于类似项目的质量总成本)—〉开发阶段质量测试及评估(可靠性方法集中使用阶段,包括供应商质量发展)–>ORT—>IQC—>PQC—>OQC—>MQR.
    对MQR,它不仅是动态monitor整个质量控制过程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反向推动后续项目质量的螺旋发展。

  66. admin

    不存在谁并谁的问题,那楼上的是认为两者相互并列吗。

  67. scpxj

    此话题值得更深入的探讨,个人觉得,不存在谁并谁的问题。可靠性终究是实现高质量的一种手段和系列方法,尤其是着眼在潜在失效和稳定的市场质量表现上。随着可靠性的发展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概念范畴和手法将得到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68. passway

    我认为可靠性工作迟早会归入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现在的状况是大部分可靠性部门只是作为RD或者Q部门的support部门,从成本、效益和集约化(集团化)运作的角度考虑,RD、Q、RA三个部门应该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也有些观念要进行更新,脱离了市场的可靠性是不能称之为可靠性的,在理论上,可靠性工程师的目标就是使产品的可靠度达到理论上的高水准,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在我接触的某些公司中,由于目前效益特好,很多存在隐患的product还是流到了客户手上,其实客户知道,但是毕竟市场无情,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太快了,我们不可能为了提高可靠性而暂缓产品的出货,这就是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矛盾之处。
    质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效益与成本。而可靠性管理主要考虑产品可靠性,涉及成本相对较少。所以追求效益成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短期目标,他们需要抓紧机遇去积累资本,而不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无明显效益的可靠性改善上。
    看看电视机行业就知道,以前的平板买的很火,长虹等厂家赚了很多,而现在基本上是液晶电视的市场:LG、三星、SONY等等,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世界500强一夜之间换了一大批,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唉,以前想的时候,没有太在意市场,市场意识太淡薄了!

  69. whansley010

    按照passway的看法,不知可靠性工作何去何从,是否可靠性工作以后就归于质量管理工作,可靠性工作人员都成为质量部的一员了?

  70. whansley010

    支持蜈蚣的看法。顶一下!

  71. links88

    没想到yunzhong兄和我公司是一个类型的。
    看了上面的讨论受溢非浅呀。

  72. yuanzhong

    好激烈的讨论呀。学习了。

    我们公司目前是将可靠性规划在质量部

  73. rogerlin888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74. fanweipin

    [quote]原帖由[i]passway[/i]于2008-1-1517:53发表[url=pid=14427&ptid=1350][/url]
    楼上的说的应该是以前的概念了,现在随着对产品可靠性的认识的逐步深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单一的关注出厂质量了。
    拿我现在的公司来说,质量管理涉及了SQE、PME、QE、IPQC、OQC、ES、PM等部门,涉及的管理有来料管理…[/quote]

    請教PME和ES是什麼部門呀?
    另外,CCFL的壽命你們如何評估?

  75. 蜈蚣

    从广义上讲:产品的可靠性确实是质量的一部分,但由于可靠性关注的是T=N时的产品质量,所以可靠性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楼上所说的生产环节,更要关注产品的设计环节。因为:设计决定产品的可靠性,生产实现产品的可靠性。

  76. passway

    楼上的说的应该是以前的概念了,现在随着对产品可靠性的认识的逐步深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单一的关注出厂质量了。
    拿我现在的公司来说,质量管理涉及了SQE、PME、QE、IPQC、OQC、ES、PM等部门,涉及的管理有来料管理、制成管理、客户管理三个大的方面。
    我只谈可靠性在各个阶段的导入:
    首先说来料管理:在产品DVT阶段,有物料选用可靠性验证,有的是自己做试验,有的是承包给第三方,当然,这些规格都是ES部门给出的。
    再谈制成管理:在产品DVT阶段,会进行小批量投量,验证制成的可靠性(主要以aging为主),并对制成中的可靠性ISSUE进行处理,改进。完成DVT阶段后,才进入MVT之后才是量产
    客户管理:对于客户的抱怨和质量问题,会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RA试验,验证在DVT阶段未发现的客户问题,例如:仓储、运输、系统问题等等。
    所以我认为单纯的质量已经是过时的观念,现在的质量已经彻底囊括了可靠性。而且产品可靠性不好现在基本都归入了产品质量问题,像CCFL的寿命之类的。
    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0缺陷,没有顾客抱怨,没有顾客投诉,成品率=100%(没多少公司可以做到哦),所以关注质量就要关注可靠性,脱离了可靠性而只关注质量,迟早被市场淘汰。

    [[i]本帖最后由passway于2008-1-1517:56编辑[/i]]

  77. 蜈蚣

    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是T=0,产品出厂时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关注的是T=N,既产品出厂后某个时刻或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8. abc000abc

    好的质量是可靠性的保障,拥有了高的可靠性其质量一定不错

  79. pine111

    可靠性和质量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要用广义的质量去包括狭义的可靠性,也不要用广义的可靠性去包括狭义的质量,这样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在同样的层次上,两者不存在谁包含谁的关系,而是相交。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的要求,两者都在不断泛化概念,使得相交的部分越来越多!
    从发展的历史看,可靠性工程后于质量管理,但是从两者的起源看,可靠性源于生存统计学,质量管理的起源质量检验,其实两者都以统计学开始。其中,可靠性工程与技术工程结合的紧密,而后向管理发展;质量管理则从检验监督管理结合的紧密,然后逐步进入工程和技术。的。所以不同的发展过程决定了,两个学科的不同,也由于两者都以人们的产品(包括硬产品和软产品)需求为研究对象而息息相关。
    其实门户之针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不论是质量人员还是可靠性人员,目标都是使产品更加符合需求。
    所以不论是可靠性手段还是质量手段,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质量和可靠性的共同目标!

  80. adun

    一篇介绍全面质量管理地文章,可惜是英文。

    文件下载:TQC.pdf
    密码或说明: 大小:955KB

  81. reliability

    看来楼上的朋友也对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有较深的认识。比较赞同:
    1)在产品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远没有可靠性工程做的研究多
    2)相信以后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将有越来越多的重叠

  82. diablo13

    连可靠性管理都已经够大了,何况质量管理,太大就难以细化。
    不过相信以后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将有越来越多的重叠。

  83. diablo13

    质量确实包含可靠性,但质量管理并不一定。
    实际上目前的质量管理多在生产阶段
    在产品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远没有可靠性工程做的研究多
    比如六西格码设计就很笼统。

  84. beipanjiang

    pass的有理

  85. hukee

    :lol:lol:lol,先破而立,对,把质量遍一顿,然后让可靠性登位。

  86. passway

    以下引自《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基础》第七章相关内容施国洪主编杨丽春贡文伟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为什么进行可靠性管理?要使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维修过程中体现并维持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就必须靠可靠性管理去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所以可靠性管理在所有可靠性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可靠性管理活动与各项专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可靠性管理本身也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一般的质量管理(QM)是管理产品出厂时的质量,即它是产品在t=0时的质量。可以说,狭义的质量管理所涉及的主要是产品性能上的差异,成品率或不良率,可靠性管理所涉及的是失效率。
    从质量管理角度看,产品缺陷产生主要原因是:材料质量差、工艺不稳定、性能不稳定。所以,不合格品大多是在工厂的制造和性能测试时发现的。
    从可靠性管理角度看,发生故障主要是由于元器件寿命短、可靠性设计差、维修性差、安全性差。所以,故障一般发生在制造以后的试验过程或现场使用中,即t>0的质量。现在国外推行的QM已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和在TQ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质量保证(QA)都强调了全过程的管理,即质量=狭义的质量+可靠性。
    四、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包括理论、设备、标准、技术、管理、教育工作。
    可靠性过程管理包括:
    1、 设计阶段的可靠性管理:方案论证、设计评审等等
    2、 制造过程的可靠性管理:设备、材料、工艺、工序、环境、检验、筛选
    3、 销售服务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4、 使用维修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呵呵!我看了下这本书,原来可靠性管理涉及到了销售,这是我的错误:lol。这里明确阐述了:质量=狭义的质量+可靠性。呵呵!所以质量管理已经包含了可靠性!

  87. passway

    你上面说的只是片面原因!呵呵!为什么可靠性搞得这么差?
    1、缺乏大家重视和领导层支持
    2、缺乏相关的技术文件的支持
    3、最要命的:可靠性相对于质量管理,过于偏向于技术、性能、寿命。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质量管理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为了利益,不得以去遵守质量标准,没有那些条条框框,他完全可以以劣充次,他要做的就是质量和效益的平衡。可靠性就是研发人员,他喜欢在产品中体现自己的技术,希望自己的产品万无一失,稳定性、可靠度、维修性都是一流的,这就要付出代价,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他要做的就是使技术和效益达到平衡。所以没多少企业把可靠性当回事。哪怕是外企,除了要人命的军工企业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
    可靠性属于产品质量的特性之一,所以绝对是产品质量管理的一个范畴!而且人际关系管理属于质量管理的一个范畴,可靠性管理不知道涵括了没,等哪天看看可靠性管理的书再说!呵呵!不知道产品可靠性上去了,没有做好营销网络(这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产品是否卖得更好?难道好酒不怕巷子深?
    其实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产品质量服务,不过倾向不同!目前的关注点不一样!但总结他们的根源—–质量,两者是一致的;总结他们涉及的范围和相互的包含关系:可靠性属于质量的一个子集!
    也许我不能说服你,以后大家会慢慢感受到的,没有企业像重视质量那样重视可靠性,两个字:难搞!

    [[i]本帖最后由passway于2007-8-2711:08编辑[/i]]

  88. reliability

    论坛将在过段时间升级,提供给大家更多实用的功能,也包括辩论程序,LZ发辩论贴后,大家可以支持正方观点,反方观点,或者中立。。可投票可评论。。

    暂时大家可对该问题,进行回贴讨论。。

  89. wow

    留位待讨论,338因为对可靠性有比较深的认识,但是看到可靠性行业目前与质量管理系统的发展程度上的区别比较大,无法接受PASSWAY的观点。。可惜论坛没有PK辩论程序,不然大家一起辩论一下,看哪方支持多,哪方支持少喽。。

    有部分观点我还是比较支持338兄的,投你一票。。可靠性不应属于质量范畴,更有可能包含后者。。个人观点,,,大家多讨论。

  90. 338

    passway说得部分还是有道理,质量管理整个体系是比较大,比较全面。

    [quote]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质量管理体系,里面涉及的程序文件(各部门接口、检验规范、质量事件处理规范、产品标准化工作、计量规范、质量培训工作、产品测试规范、原材料管理规范、仓库定期抽检规范、包装运输规范、生产现场管理规范、产品立项评审规范等等)是超级的多,搞质量管理,就是要与各相关部门作好协调,全员参与。可靠性,我感觉主要是严把研发设计关,做好可靠性预计、分配;严把生产质量关,但是北航的PPT上说,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在这一块应该是工艺可靠性吧(可靠性焊接、接插件连接等等);做好成品可靠性试验,进行失效分析,提高产品可靠性。从整个可靠性工作来说,更本未涉及计量管理、仓库抽检等基础的质量管理工作,毕竟质量管理是一个体系,需要很多文件支撑(ISO9000、ISO9001是最基本的),可靠性就有点小了(并非我贬低可靠性,呵呵,我很喜欢这行,也慢慢向着这行转变)[/quote]

    可靠性这块passway理解的不够全面,这里面的可靠性也可以和质理管理体系一样,包含质量管理该有的什么一大堆规范啊,标准化工作啊之类的,

    看我2楼所说有:

    [quote]现在只是因为质理管理相对来说影响力大一点,明白的人多一点,再加上有很多国际上的大机构撑着,对于这种有影响力的先行者,它当然想把可靠性包含进来了,但我觉得可靠性反过来应该包含质量管理,[/quote]

    只是因为质量管理这块走的比较早,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再加上有什么ISO9000之类的大机构支持。而可靠性因为发展的不好,整个框架体系并没有多完善的建立。所以大家在看到这么强大的质量管理下面,觉得可靠性是隶属于质量管理的罢了。。。

  91. passway

    补充下: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做到“三全”,即:(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着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种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方法、成本分析、售后服务等。(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输、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管理。(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
    可靠性应该不考虑销售吧!而且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顾客,目标就是效益!可靠性的核心不知道是什么。是可靠度吗?338说的也不错,质量管理之所以目前被很多人认为不包含可靠性,主要是很多人过于注重效益,忽视产品质量所致,结果是劣质产品GOOUT!优胜劣汰,亘古不变!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使质量管理更注重顾客、更注重质量、更注重质量最前沿的方向——产品可靠性!

  92. passway

    hukee讲的很对。

    可靠性只属于产品质量的一个方面,可能大家过于夸大了可靠性,现状就是很多企业不做可靠性,照样卖产品,当然这些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可靠性的目的,我想主要就是发现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包装、原材料等方面的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可靠度,降低维修保障风险,这个目的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之一。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质量管理体系,里面涉及的程序文件(各部门接口、检验规范、质量事件处理规范、产品标准化工作、计量规范、质量培训工作、产品测试规范、原材料管理规范、仓库定期抽检规范、包装运输规范、生产现场管理规范、产品立项评审规范等等)是超级的多,搞质量管理,就是要与各相关部门作好协调,全员参与。可靠性,我感觉主要是严把研发设计关,做好可靠性预计、分配;严把生产质量关,但是北航的PPT上说,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在这一块应该是工艺可靠性吧(可靠性焊接、接插件连接等等);做好成品可靠性试验,进行失效分析,提高产品可靠性。从整个可靠性工作来说,更本未涉及计量管理、仓库抽检等基础的质量管理工作,毕竟质量管理是一个体系,需要很多文件支撑(ISO9000、ISO9001是最基本的),可靠性就有点小了(并非我贬低可靠性,呵呵,我很喜欢这行,也慢慢向着这行转变)
    从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来讲,全面质量控制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质量环:
    (1)硬件的质量环。硬件是指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建造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组成。其质量环如下:营销和市场调研  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   采购   工艺策划和开发   生产制造   检验、试验和检查   包装和贮存   销售和分发   安装和运行   技术服务维护   用后处置   营销和市场调研
    (2)流程型材料的质量环。流程型材料是指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其质量环如:技术研究和开发   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   采购   工艺策划和开发   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调整   生产制造   过程维护   检验、试验和检查   包装和贮存   销售和分发   顾客使用   技术服务   用后处置   营销和市场调研
    (3)软件的质量环。软件是指通过承载于特定媒体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概念、程序等形式。其质量环如下:
    营销和市场调研   需方要求规范   开发策划/质量策划   设计和实施   采购   实验确认   销售复制和交付   安装和运行   技术服务和维护   用后处置
    还可以从服务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来分析,
    服务是指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可以是对属于顾客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所施加的活动,如修理业;也可以是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的提供;还可以是某种气氛或感觉的创造。
    与其他几类产品比较,服务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人,人们的需要和期望是多样的。
    (2)服务常是无形的,顾客在接受服务之前不可能对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价值做出精确的判断和评价。
    (3)服务常是“不可贮存的”,服务的提供和消费常是同时进行的。
    (4)服务常是“一次性的”,如果服务发生了问题或事故,不可能通过重复来消除已发生的问题或事故,只能做到某种程度的弥补。
    (5)服务常是“不可预测的”,顾客的出现一般是随机的,服务组织难以预先知道将发生什么情况。
    (6)服务的质量更依赖于服务者的素质。
    (7)由于顾客的经历、背景、性别、文件程度等不同,顾客对服务的评价常会带有个人色彩。
    根据质量的定义,可将服务质量理解为一组服务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管理者的职责:
    (1)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应确保质量方针与组织内的其他方针保持一致,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质量方针能为本组织的各给人员所理解和实施。
    (2)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制定组织整体的整体质量目标,并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具体质量目标。(3)组织开发、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以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这里的“全面”一词首先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也就是说要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单靠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是很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
    其次,“全面”还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市场研究、研制、设计、制订标准、制订工艺、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最终的质量水准。仅仅局限于只对制造过程衽控制是远远不够的。
    再次,质量应当是“最经济的水平”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离开效益和质量成去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可见质量管理和可靠性一样关注效益,但是可靠性偏向于技术和性能,质量管理偏向于效益)
    我也希望有搞可靠性管理的高手来讲讲可靠性管理的大致流程及其目标体系!
    再强调下,本人没有贬低小瞧可靠性的意思,纯属意见交流。

  93. hukee

    “产品质量越高,技术支持费用就越少。”这句话对的,但是,高质量的前期投入费用也是很大的:lol。我们要考虑总成本,求得一个在高质量和费用中求个平衡。

  94. reliability

    338说得也不无道理。

    但在passway中介绍:

    [quote]2.产品的质量特性
    对于产品来说,通常其质量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2)寿命。(3)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quote]

    质量特性包括了可靠性。。

    呵,大家讨论讨论,哪个范围更广。可能仁者见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吧。。

  95. passway

    HP的质量管理
    HP公司认为,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竞争力、赢得用户信誉的重要因素。而且,产品质量越高,技术支持费用就越少,因而质量管理也是获取利润的手段之一。例如,HP公司从1975年起开始执行一项可靠性改进计划后,其产品保修成本大大低于预期的成本,据称一般可降低33%。HP公司对待质量管理的一个原则是,质量要设计进每个产品。因此,质量保证首先从研制设计阶段开始执行,然后贯彻到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并反馈回研制设计。
    在研制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用先进的仪器对所选用的器件、集成电路和插件板进行百分之百的测试。他们对失效的器件进行详尽分析,精确地指出器件供应商在工艺和测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提高器件质量。
    设计人员还非常重视仪器内部产生的热量的分布问题,认为这是仪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他们还采用数学模型来估计产品的可靠性,以保证产品达到可靠性设计指标。应力试验是HP公司在研制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广泛采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有关人员把极限温度、极限湿度、极限振动和其他参数极限加在产品上,有意地使产品发生故障。通过分析随时间和应力而变化的失效机理,就可以获得重要的线索来了解问题的相对严重性以及最经济的解决途径。这些应力试验再加上随后的纠正措施,有助于保证产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长期质量。在试生产阶段,HP公司要用6台仪器做4星期的试验,或用4台仪器做6星期的试验。在正式生产阶段,每个产品分部的质量保证部门,还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而不重复生产线测试人员业已做过的试验。他们同产品分部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审查已经发现的故障和问题。他们画出生产故障的机率曲线,以便使产品分部所有的人都了解潜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不让产品带着潜在的故障出厂。HP公司也非常强调系统能力的测试。象计算机外部设备这类产品,虽然也单独出售,但常常成为大型HP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这类产品不仅在单独使用时性能要可靠,而且在同其他仪器互连时也要可靠。在市场销售服务中,HP公司认真听取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反映。销售服务办事处每个月向产品分部提出一次质量分析报告,供改进产品质量使用。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与发达国家比较,一般还要落后10—15年,不良品损失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在统计产品合格率时,仍然采用百分之几的统计方式进行管理,而发达国家可以接受的不合格水平,一般为千分之二三,高技术产品已按PPM(百万分之一)甚至PPb(十亿分之一)和“一次成功”、“一次合格”、“零缺陷”的目标和水平进行管理,这就不难看出我们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的巨大差距。日本的水野滋曾指出:日本五十年代的质量管理,将放在确保制造质量上;六十年代将重点放在质量规划、质量设计上,到八十年代重点则放在新产品开发,即源流管理上,开发阶段的质量保证活动已成为质量管理的主流。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关于质量改进的理论,希望对我们有所启示。

  96. passway

    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及至它们的结合。
    1.质量特性的含义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
    (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2.产品的[color=red]质量特性
    对于产品来说,通常其质量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2)[color=red]寿命。(3)[color=red]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
    3.服务的质量特性
    服务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
    (1)功能性。(2)时间性。(3)安全性。(4)经济性。(5)[color=red]舒适性。(6)文明性。
    4.企业内部的主要质量职能活动一般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置环节。
    5.朱兰博士主张企业中80%以上的质量缺陷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不能克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还会助长质量危机的产生。要想解决质量危机,就需要破除传统观念,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质量管理,按照新的行动路线来行事,这一路线便是朱兰所提出的“三部曲”。朱兰认为,质量管理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样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关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手段。

    6.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选,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一、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
    现代质量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战以前可以看作是第一阶段,人们通常称之为质量检验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二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这种做法只是从成品中挑出废、次品,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的把关”。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质量检验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因为它是“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无法防止废品的产生。
    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人们通过对工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定产生缺陷的原因,迅速采取对策加以消除,使工序保持在稳定状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以前的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验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A.V.费根堡姆,首选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他认为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制造过程,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能局限于统计方法。这样,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SQC逐渐发展到为为了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关注的各个方面。
    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厂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目前,质量管理中广泛使用各种,统计方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非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所谓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图、调查表,还有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矢线图法。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方法:质量功能展开(QFD)、田口方法、[color=red]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六西格玛法、水平对比法(Benchmarking)、业务流程再造(BPR)等。

    所以我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包括了可靠性,可靠性属于产品质量的特性之一,以前狭隘的质量管理不太关注可靠性!

  97. 338

    呵,PASSWAY介绍的[b]可靠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区别[/b]不错,

    不过说:[color=blue]可靠性已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不一定吧..现在只是因为质理管理相对来说影响力大一点,明白的人多一点,再加上有很多国际上的大机构撑着,对于这种有影响力的先行者,它当然想把可靠性包含进来了,但我觉得可靠性反过来应该包含质量管理,可靠性还在时间上对产品进行了寿命方面的定义,这是质量管理所欠缺的..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