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讨论环境测试的参数设定问题

从事可靠性测试几年了,有些问题比较困扰,和大家讨论讨论:
先拿温度试验来讲,做法和目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理论联系实际。我想问个问题:

我们测试的温度参数怎么得出来的?

讲讲我的认识,抛砖引玉。
温度实验值的来源:
一。产品设计书,但是在研发阶段我得到的信息很少,大概就是操作温度:0~40在实际的可靠性试验参考价值不大。
二。相关标准,MIL-810,MIL-781,MIL-210提供了测试步骤,但是对于一个实际产品,没有具体的温度设定值,只是讲根据实际测量值,经验值来设定。国标2324提供几个温度范围供选择。
三。根据产品本身元件的DATASHEET,按照重要性,概率选择。还有首先设定寿命周期内的应力曲线。这种方法感觉没有可操作性,没有验证的应力曲线怎么能用于实际的测试中呢?
总而言之:当客户或研发问你,你们为什么要做45度而不做40度呢?你怎么回答?这个答案不仅要说服别人更重要要说服自己。你的答案是什么??请大家讨论。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试验

烫金 可靠性测试

2012-11-27 22:01:25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试验

关于滚动轴承的加速试验因素

2012-11-28 14:57:20

1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z1d2h3wwg

    呼唤高人

  2. z1d2h3wwg

    问:为什么要加温度应力?
    答:1.产品使用期间会碰到。2.可以通过温度尽早暴露产品缺陷。
    问:怎样根据使用期间的平台环境确定实验室测试曲线?
    答:一.实际在平台上测量。二.根据寿命应力曲线。三.参考标准给出的。
    问:OK高低温点可以确定,那暴露的时长呢?一个产品寿命可能很长时间。经历的温度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勉强得到一个寿命时间温度曲线。时间跨度也是以月记以年纪。如何在实验室环境下短时间内测试出结果,可以证明产品在长时间的寿命期内可以正常工作?才是我想请教的问题。标准上讲低温(高温)操作状态至少3个周期,存储7个周期。哪个电子产品温度测试会按照这个来操作?另外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制定温度测试时考虑过实验和欠实验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你实验前觉得应该发生的?哪些是没考虑到而发生的。什么是温度因素引起的晶圆温漂?你的证据是什么?没有以上等等考虑,那我们做测试还有什么用?

  3. 于新昌

    无论参考什么标准,关键还得看产品的使用极限温度,以及在极限温度下的产品可达到的极限温度。

  4. z1d2h3wwg

    呼唤高人:)

  5. NUOJIYAE66

    根据研发设计的规范一般采用5度的设计上下限测试,例如给出说明书为5~35度,一般设计为0~40度,测试时候采用0~45,至于测试时间长度这个也不是很清楚,待高人解答:)

  6. z1d2h3wwg

    整个可靠性测试中大致可分为环境应力筛选、环境发展试验、可靠性成长试验、环境鉴定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环境接收试验和生产可靠性接收试验。参考的标准各不相同。就好像有好多输入但输出是单一的。还是拿温度来讲。考虑方面有设计要求,当地实际自然温度、产品实际安放平台的温度、产品使用期间的温度、运输存储时遭遇的温度变化、有无暴露、产品的平均寿命等。各个温度变化随机性大。如何将这些考虑转化为我们实验室温度箱所设定的曲线(包括高低温数值,各温度保持时间、整个实验的时间长度)?

  7. mhbbzle

    我们试验标准都是按照GJB150做的,上面都有明确的规定。现在按照GJB150A做试验,都要求我们自己确定试验中的具体参数。一般情况下,先要分析产品可能使用的环境,比如说温度,湿度以及振动冲击环境。这些数据一般都可以应用测试方法得到,然后同楼上各位兄弟说的在这些基础上加个安全裕度。
    有一个疑问:一般情况下,试验条件会比产品使用的实际环境要严酷,这个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模拟产品在整个使用寿命中遇到的环境。但是不知道这个试验时间怎么确定?

  8. z1d2h3wwg

    各位楼上的兄弟,有些疑问请教请教:
    1.温度的设定除了站在产品设计的角度考虑外,MIL-810里面提出还应该考虑产品使用的环境温度。例如产品是手机,它可能带在身上,也可能放在室内或室外。还有像汽车导航产品,夏天的车内温度也是很高的。你们是怎么看待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呢?产品说明书里面也只注明“0-40”。
    2.测试的时长问题。像6楼讲的48-96h,但是810里面例如高温部分讲的“除非另外规定,每循环周期24H,存储最少7个周期,操作最少3个周期”。两个时长不一致呀。

  9. smkaoyu

    4楼观点很鲜明。个人很赞同。
    原本,我们可靠性测试的职责,是为了发现产品的潜在问题,为了暴露更多的产品设计、工艺缺陷;但是,在作为产品开发的一个职能而言,可靠性测试又不得不在有限的2-3个样本量的基础上,执行某一测试项目,而鉴定产品实际可靠性是否达到产品规格书预计可靠性要求。这样往往,设计工程师只要求按照设计规格0℃-40℃进行测试与判定,2-3个样机在有限的48-96h测试周期内正常工作,即判定了该产品满足规格要求。
    个人认为,在产品品质、可靠性居中情况下,即常规规格内测试都能暴露若干问题,则从整体开发周期综合考虑,可以只以常规规格测试;若产品整体可靠性较高、品质较稳定,则完全可以5℃的安全裕度,来更多暴露产品缺陷、薄弱环节,以改善设计、提高产品品质。

  10. gavin.fung

    实验的目的都清楚,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做这实验的目的要清楚。仅仅想评估什么风险,急出货,忽悠客户,那就按规格吧,或者客户和要求实验的人员说的条件都可。如想干点实在的,就按楼上的做。

  11. DDF13_Keven

    [i=s]本帖最后由DDF13_Keven于2012-11-2820:40编辑[/i]

    规格一般定义
    1.使用环境5~35C(办公环境),这就是所谓的最大的工作温度范围;
    2.设计规格0~40C
    3.设计margin-5~45C
    所以在做模拟试验,通常是在规格范围内加5C,增加安全系数.

    如果我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产品的潜在问题,那么温度是加速失效的手段,就没有所谓的温度范围,增加温度,直到做到fail,这就是所谓的找margin的测试.

    设计工程师永远只想用宽松的条件来试验,好让他的产品好通过,永远不会站在可靠性工程师这一边的.
    只有看到自己设计的产品返修率很高时,他们才相信你的条件是合理的,可靠性工作还是必要的!!!

  12. gykhl

    同样的感受,不知道有高手可以指点迷津不?多谢了

  13. kevin_whb

    玉来没来我不晓得,打酱油的来了
    我以前在一个帖子里说过这样的话:可靠性的人分成几等,可以去找下原帖对号入座~~
    晓得810,不了解其精髓和不了解它有区别么?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