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本帖最后由reliab于2013-4-2314:45编辑[/i]
[img]F:\图片[/img]我有个移动空调工作电压为120V客户在打高压1800V时打坏了,0.5%的不良率。打的部位见附图
描述一下,电源输入端LN直接短路对附图部位,该部位为移动空调的出风口,上面很多铝片的同时也是空调的冷凝器散热片,经过用万用表测量它与AC地相连。按我的理解它是基本绝缘,应该打高压是1000V才对。即使提高20%也应该是1200V啊。为什么客户打1800V?难道客户判断为附加绝缘吗?
打坏部位在显示板上的一个芯片上拉电阻10K阻值变小,因此引起显示温度比实际温度变小了。
现在质量部、开发部以及老板均认为高压将其搞坏了,但通过我到客户现场看生产环节反而打死我都不相信高压引起的。
我自己回来用10台产品打了高压,同样的部位电压提高的3000V均没有问题。因此我更加不相信高压了。
了解现场如下:
原因如下:产品生产经过环节,扣壳装配→通过测试房口的布条摩擦后进入测试房→再高压测试→再通过测试房口的布条摩擦后进入测试房→功能测试。通过观察客户的测试房内布满合成纤维的海绵体,这种海面体与干燥的气候10-30%RH下相结合特别有助于静电电荷的产生,静电等级甚至能达20KV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再通过测试房的摩擦布条放到产品上,相当于直接对产品进行空气,尤其是内部9PIN排线对接口处。初步分析认为客户处测试房内的静音海绵产生静电过高可能导致元件损坏。
那为什么只是0.5%的不良率,大家都知道静电在泄放的时候均有大小,如果9PIN排线紧靠机壳塑胶或冷凝器比较近,静电通过它对产品进行放电。同样我们在分析测试的时候,将9PIN对接状况下对其接口处做空气放电15KV,R12损坏其阻值偏小,显示屏温度发生变化。此结果与客户端出现的问题基本吻合。同样我们也可以参考报告单独对CON9的1脚放电的现象基本也是吻合。
对于高压是否会出现不良率,我的回复是有。但它是在基于在超漏的条件下的。对此我们也做过一些对比性的高压测试,产品电源端口直接短路对地(也就相当于客户对冷凝器)3000V测试,产品没有重新客户端问题,反而我们发现将电压提高到4000V时AC马达是产品抗高压最薄弱的点超漏,但R12以及产品没有任何损坏,将AC马达的地线去除,产品能通过4000VAC,R12也没有问题。
同样我们将高压注入AC端口,对产品的温度传感器端口进行3000V的高压测试,结果没有发现超漏或R12损坏的不良现象。
那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产品是高压损坏,其实站在我的角度是这样认为的,因为高压确实是一个破坏性测试,而且产品到功能测试也没有再经过任何工序,因此我们都把聚焦点放在这个上面而且强加与它。
再就是我在想和大家聊一下,为什么在高压前我们安排检测产品是OK的,经过客户高压再到功能测试了产品又发现问题,这又如何解释?反过来讲,我们产品最终还是进入这个房间,如果产品不进入这个房间打高压和功能测试,那基本能排除你们所说的问题或将方向性再缩小了。
又善于对失效问题关注的人吗?觉得这个方向性有没有问题?或者还是觉得我们质量和开发的方向是对的?你们又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更好的方向性?
[i=s]本帖最后由reliab于2013-4-2610:18编辑[/i]
也难怪,可以说你没认真看里面的分析点,静电测试和耐压(高压)测试是两个概念。
静电测试是破坏性测试吗?有点疑问
:):):)
还有就是,我们有不少其他型号的产品都在客户此条生产线生产,原理基本差不多,如果确实是静电损坏,但其他机型不出问题。这就是我无从解释的难点和突破点。
我是来看妹妹的手。。。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