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 可靠性技术 新手提问 07年9月14日 编辑 sjp5152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这个论坛上的好多朋友都是从事可靠性工作的,那当你们的产品出现问题时,是由你们这些试验人员进行问题分析呢还是由工程部及其他技术部门进行分析解决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reliability lv6lv6 07年9月14日 中国暂时还没看到可靠性相关的认证证书, 碰到的一些问题,一般是相关其它部门(设计,工程)与可靠性工程人员一道解决问题,这里看可靠性工程师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啦,如果自己能独立分析,是最好的.否则由相关的产品设计人员来做分析,那搞可靠性的人来最后做一下验证工作喽..
echoxfs lv4lv4 07年9月14日 对阿,是要懂分析比较好,因为我们要看解析部门提供的解析报告合不合理,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解析报告,久了,对于一些试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也基本上知道是什么原因。 国家承认书不清楚,没听过。应该没有吧,不然找工作的时候公司应该会问到的,不过现在对于可靠性工程师,一般公司注重的是工作经验。我没听说过国家承认书,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不一定:P
sjp5152A lv3lv3 07年9月14日 你说的和我们的流程是一样的,我们接到测试需求单时,会做相关测试并做相应测试报告,但是我昨天听一家公司说,搞可靠性测试的人要懂的分析,也就是说如果试验失败,要提出问题的原因,虽然不需太深,也得说出一个大楖,,不过,搞可靠性的人如果干的时间长了,对问题的分析肯定会有一定的见的,但对于刚入行还是以试验为主!! 对了,对于可靠性方面,有专业的国家承认证书吗?
echoxfs lv4lv4 07年9月14日 不知道sjp5152你们的试验是自己负责领产品做试验,还是相关人员申请试验?我们是需要做试验的部门先进行申请,我们再安排试验,如果出现异常,我们把异常通知发给相关人员,包括申请者,申请者主管,设计部门或者工程部门(研发阶段是设计部门,量产阶段是工程部门),让申请者去追踪解析过程,规定申请者在几日内提供我们解析报告。这样做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自己去追解析报告的话挺难的。以前也是我们自己去追,效果不好还累,所以就把这项任务转交给申请者:lol不过如果是你们自己做的试验就只好自己去追踪了,就像china说的那样。 我们公司流程基本上就这样,呵呵:P
china lv2lv2 07年9月14日 我觉得如果是设计方面的问题,还是要找研发部门来解决,如果是制程,生产方面的问题,找工程,如果是来料方面的问题应该是找品管部门。 但是作为可靠性工程师,应该无论是哪个部分来分析,你都是需要详细的跟踪,验证的。 特别是设计上的缺陷,为什么到这个阶段还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这里假设),整个流程都可能需要反醒一下。 这是我的理解,我们公司大概是这么做的,不知道其它公司这方面是怎么处理的呢。。。
那如果的话,我们只是做试验,而技术性的东西都是由研发部门来处理,那我们还有发展的空间吗??:(
中国暂时还没看到可靠性相关的认证证书,
碰到的一些问题,一般是相关其它部门(设计,工程)与可靠性工程人员一道解决问题,这里看可靠性工程师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啦,如果自己能独立分析,是最好的.否则由相关的产品设计人员来做分析,那搞可靠性的人来最后做一下验证工作喽..
对阿,是要懂分析比较好,因为我们要看解析部门提供的解析报告合不合理,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解析报告,久了,对于一些试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也基本上知道是什么原因。
国家承认书不清楚,没听过。应该没有吧,不然找工作的时候公司应该会问到的,不过现在对于可靠性工程师,一般公司注重的是工作经验。我没听说过国家承认书,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不一定:P
你说的和我们的流程是一样的,我们接到测试需求单时,会做相关测试并做相应测试报告,但是我昨天听一家公司说,搞可靠性测试的人要懂的分析,也就是说如果试验失败,要提出问题的原因,虽然不需太深,也得说出一个大楖,,不过,搞可靠性的人如果干的时间长了,对问题的分析肯定会有一定的见的,但对于刚入行还是以试验为主!!
对了,对于可靠性方面,有专业的国家承认证书吗?
不知道sjp5152你们的试验是自己负责领产品做试验,还是相关人员申请试验?我们是需要做试验的部门先进行申请,我们再安排试验,如果出现异常,我们把异常通知发给相关人员,包括申请者,申请者主管,设计部门或者工程部门(研发阶段是设计部门,量产阶段是工程部门),让申请者去追踪解析过程,规定申请者在几日内提供我们解析报告。这样做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自己去追解析报告的话挺难的。以前也是我们自己去追,效果不好还累,所以就把这项任务转交给申请者:lol不过如果是你们自己做的试验就只好自己去追踪了,就像china说的那样。
我们公司流程基本上就这样,呵呵:P
我觉得如果是设计方面的问题,还是要找研发部门来解决,如果是制程,生产方面的问题,找工程,如果是来料方面的问题应该是找品管部门。
但是作为可靠性工程师,应该无论是哪个部分来分析,你都是需要详细的跟踪,验证的。
特别是设计上的缺陷,为什么到这个阶段还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这里假设),整个流程都可能需要反醒一下。
这是我的理解,我们公司大概是这么做的,不知道其它公司这方面是怎么处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