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封三端稳压器失效分析案例

 

塑封三端稳压器失效分析案例

1、失效现象

失效品为塑封三端稳压器。生产好的成品测试合格后入库,在正常环境下存放一

个月后,重新测试,发现有10%左右的样品失效,失效模式多为输出电压不在合格范

围内。

2、失效分析

2.1、声学扫描

声学扫描表明失效样品铜基板与封装塑料界面分层,芯片与封装塑料界面分层。

左:从塑料到芯片;芯片区域中,白色为界面右:从塑料到基板;基板区域中,白色为界面正正常,红色为界面分层。

2.2、烘烤后电参数测试

经过24h、100℃高温烘烤后测试,失效样品的输出电压又恢复到规范电压值,说明

样品失效是芯片内部有水汽造成。

3、分析结论:失效样品功能异常是由于样品内部界面分层引起水汽侵入,导致芯片

表面漏电而引起稳压功能异常。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设计

进行失效分析的基本条件

2007-3-5 12:14:52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设计

运通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教程目录

2007-3-5 12:16:27

1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justinbk

    查看一下器件的datasheet,确定器件的潮敏等级,看看你们的存放是否符合要求。其实现在还有个问题可能难以确定,究竟是你们拿到器件时就已经存在吸潮还是你们存放过程导致。

  2. 闲情

    不错,谢谢。

  3. SMT-Lab

    不錯的失效分析資料.學習了

  4. shanniao

    xiexie,学习

  5. sunyongquan

    分析的很好
    学习

  6. 338

    这方面得好好学习一下。了解不多,也希望更多高手讨论指教。。。

  7. cooltwin

    其实判断是否是“爆米花效应”,做声扫描之前最起码应该知道器件的应用环境,比如是哪种工艺,是手工焊接方式还是回流焊,还有器件的潮敏度,因为器件发生“爆米花效应”,有内在芯片(潮敏等级)和外在环境(防潮)和操作(焊接)的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确定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然后反馈到相应的环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指导生产,减少失效情况发生。这个案例可以作为学习来用,工作中还需要做的更细,更多

  8. bluech

    对啊!我写的是比如“爆米花效应”。可能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广州5所只是解决器件失效,而我们是为了指导生产。其实SAM分析只给出相图来说器件分层是没有说服力的,我认为应该从波形来分析才是根本。特别是象很多射频IC,有一层聚酰亚安,C扫出来一样是红色。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会是这样,不知道大家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分析波形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9. cooltwin

    fjd6581是高手,学习了

  10. fjd6581

    7、芯片表面有油污或污染

  11. reliability

    这方面不懂,多谢fjd6581前辈的解释,也希望其它高手来补充,讨论。。。。

  12. fjd6581

    [quote]原帖由[i]bluech[/i]于2007-8-921:45发表[url=pid=6166&ptid=155][/url]
    这个案例没有说明白。虽然器件吸潮,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触发潮敏分层,比如器件受到短时间高温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所以该案例是找到器件的失效原因,但是没有说明在哪个环节,具体是何操作导致器件失效…[/quote]

    该案例从赛宝网站失效分析案例转来,分析是明确的。从“失效品为塑封三端稳压器。生产好的成品测试合格后入库,在正常环境下存放一
    个月后,重新测试,发现有10%左右的样品失效,失效模式多为输出电压不在合格范”这段话看分析单位是做后工序生产的,根本还没有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的问题。看案例时关键是你需要了解失效现象和失效机理(本案中给出的还真不是失效原因),在同一个现象下会有多种原因造成,具体原因如何,在一定程度下还真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解,就算了解分析单位也不会暴露委托厂的工艺缺陷。LZ提供的案例是为学习用的。
    如果真希望了解原因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希望有高手补充、讨论)
    1、封装环境湿度高
    2、环氧固化温度、时间不合适
    3、环氧与支架的界面有空隙
    4、芯片表面吸附水气
    5、注塑机调试问题
    6、支架去潮不彻底
    等等原因,不要认为只要分层都是“popcorn”效应。

  13. bluech

    这个案例没有说明白。虽然器件吸潮,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触发潮敏分层,比如器件受到短时间高温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所以该案例是找到器件的失效原因,但是没有说明在哪个环节,具体是何操作导致器件失效,不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14. ghost117

    那从这个案例中,能说明甚么问题呢?
    是零件本体的问题,还是储存环境湿度过大,还是其它原因导致此现象。。。
    PS:标准中允许<10%的分层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