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立户
产品可靠性是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之一。一个可靠的产品应该是在整个使用期间能够执行设计要求功能的产品,可靠性是一种质量特性,它体现了当今的购买者对产品的一种主要要求。可靠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应该从成本性能、顾客的要求及公司的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可靠性目标和方案,然后通过试验对可靠性方案进行评估,来控制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产品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性能。简单地说,它是以概率量来度量产品或设备持续工作的能力。它的定义是:在规定的时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一种能力。相应的,可靠度的定义是单位产品在规定的时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持续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概率。产品可靠度有四个重要的要素:概率、性能、时间和条件。
[color=#ff3300]产品可靠性要求的发展
为了充分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可靠性活动,认识现代产品可靠性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是很重要的。
预测和论证产品可靠性。可靠性的第一阶段,是在几十年前,预测产品可靠性和论证这种可靠性是否可以达到,这就是这个阶段的目标。确定元件的失效率就是当时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数理统计模型也开始应用于产品可靠性控制中。
对产品可靠性的评估。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复杂的产品,或者是对长期可靠和无故障运行有重要要求的产品,就需要对产品可靠性进行评估。于是,产品可靠性就发展到第二阶段,即对产品可靠性的评估。生产中,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服务和维护保养方面已开发出一些非常重要的可靠性技术。
在生产中,这些技术主要有:设计裕度、降低额定值、冗余贮备、环境应力控制、故障模型及其影响与致命度分析、失效的物理研究、人体工程学设计、包装和运输设计等等。在制造方面,进厂材料控制和产品控制的许多领域都足以保证可靠性。
确定和实现可靠性。随着这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产品可靠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显得重要了,这个阶段已经把旨在确定和实现可靠性,以及正在实施的维护管理等项活动协调起来。所谓可靠性”规划”,本质上就是一系列可靠性工作及其实施要求。
数理统计技术和可靠性工作的实施。产品可靠性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将这些数理统计技术和可靠性工作加以完全有效与经济的利用和实施。这不是可靠性工作的结束,而是全公司质量大纲完整的一部分。这些可靠性工作是一个公司能保证全面满足用户质量要求的现代质量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color=#ff3300]怎样制定产品可靠性方案
产品可靠性的控制,要考虑到顾客的要求和可靠性的成本;同时对可靠性度量方法和可靠性活动的了解也是很必要的,这些都有利于可靠性的分析和管理。
顾客的需求。如同所有的质量特性一样,产品可靠性的要求归根到底也是由顾客的使用条件来决定的。产品可靠性的某种水平必须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又最为经济。然而,如果这种水平定得太低,则由于过多的修理、维护和不能使用的情况而使顾客真正的总使用费用增高。如果所定的可靠性水平太高,则由于零件和其他组成部分的要求被提高,以致这部分价格提高,这也会使顾客花费过高的总费用。
可靠性成本控制。正确确定产品可靠性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由总成本所确定的产品最佳可靠性值,可以使制造者和购买者双方都获得最佳的可靠性。购买者日益强调,希望得到这项产品的可靠性标准而又不愿意使制造商付出更多的代价。
在上述情况下,把质量成本按其各个项目细分,会有助于除去伪装的不合理的项目和辨明真正应当注意的地方。就质量成本的可靠性项目来说,要考虑以下方面,对可靠性成本进行控制:为了保证达到所要求的产品可靠性,必须支出某些与可靠性有关的费用,这些费用是预防和鉴定成本的一部分;这些成本必须同故障成本求得平衡,以获得特定的产品可靠性;必须使质量总成本优化,使之符合包括其他可靠性因素在内的公司质量目标。
可靠性的度量。在统计研究中发现,许多可靠性分析方法可用来鉴别逐台产品和逐个元件在其寿命周期内的失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各种模式。在可靠性预测方面,当元件不能经济地或实际地被修复时,一般应把这些元件作为预测项目。
一般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模式,包括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失效期、正常运转期和耗损期。通过产品所处的不同时期,我们可以预测失效率的大小,进而预测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的度量一般考虑下面几个方面: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损耗前工作时间、平均维修间隔时间、平均修理间隔时间、平均修理时间等。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平均维修间隔时间越长,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越高。
可靠性的管理活动。在全面质量管理大纲中,与产品失效率有关的各项活动,也即概率、时间、性能和条件等要素的确定和控制,同全面质量管理大纲的活动完全一致,因而也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四项工作中的重要项目。可靠性的控制管理活动贯穿于规划、设计、试制、生产使用的全过程,它是产品整个使用寿命周期的一项连贯性活动。只有设计、生产、使用三方面密切配合,不断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可靠性要求。新设计控制的初始工作包括制定适合产品所要求的可靠性的任何可靠性目标,增加可靠性的成本必须同其不增加时的有关成本加以平衡。
一项可靠性标准的选择是一个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理论的练习。标准的选择必须注意到技术的现状,并且还要了解如要使该种技术超出目前限制时将会付出何种代价。因此必须选择经济许可范围内的标准。
在实现详细规定的可靠性之前,可能会要求技术更加进步。为了达到这种进步,应当在最需要之处付出最大的努力。仔细分析推荐的产品,将能够揭示出具有最高失效率的各种元件。这些都需要全盘考虑,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制定可靠性方案。实现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方案包括:确定设备系统、元件和结构的产品技术规范;制造产品的工艺规范;可靠性保证技术;保护产品的包装和运输规范;保证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运输方式选择以及按设计意图保持产品功能的维护和修理功能。
制订方案的思路是,首先要通过试验来确认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然后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可靠性目标。增加了成本的可靠性,不可避免的要增加成本,此成本是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一部分,要考虑成本的总体预算和平衡问题。
通过确定成本的可靠性标准和成本预算分析,既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又控制了产品成本,用一种最优的经济策略来使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信誉。
通过试验对可靠性方案的评估不论是关于产品、制造工艺或包装设计的可靠性方案,都应在其可靠性规划中的适当地方加以试验。最初的设计建议将利用所谓的模拟板(模型)试验来检查。建议的制造工艺将用试制来检查并进一步用小批试制来验证。
为从可靠性试验中获得大量信息,通常必须使该设备一直运行到失效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失效机理以及失效随时间变化的分布。这些工作必须在样机阶段于产品研制计划的早期完成。
由于这种试验是破坏性的并且通常要花昂贵的实施费,因此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样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试验。于是,这类试验常常是在增加其负荷和环境应力的加速状况下进行,并在失效前结束试验。一旦采用了加速试验,就必须同现场实际操作经验适当地配合。
一般寿命试验法已被某些公司用在新的、大容量的产品上。这种方法包括三种连贯的试验:设计成熟试验、工艺成熟试验、寿命试验。
设计成熟试验。设计成熟试验是发现和纠正设计问题的一种可靠性论证。在第一台样机上进行这种试验的目的是论证设计、考察其制造方式和需要排除多少次故障才能符合该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如果不是上述这种情况,则必须在试验期间改进设计,直到它能够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工艺成熟试验。工艺成熟试验是测定早期失效以纠正设计和生产产品的工艺之间任何现有的不协调,并确定达到规定的运转可靠性所必需的试验工作量。对于在给定时期内运转(预烧)的第一台产品,应严密监控其性能并测定其正在下降的失效率。
寿命试验。测定元件耗损失效分布以消除预期寿命降到可接受点以下的任何失效机理。测定若干样本的失效时间以便确定每个被观测失效模型的MTBF和分布。寿命试验要确保耗损超过期望的最小寿命周期。
通过这三种试验,我们将在测定过程中确定影响和控制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一旦知道了这些因素,就可以把产品的可靠性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没有这样的控制,就可能丧失掉产品盈利性这个主要因素。
[color=#ff3300]可持续的增长和控制
可持续的增长。新设计的产品初次生产时,必须弄清其随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以及员工的经验和训练水平而变化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将要求工厂提高达到和保持可靠性目标水平所需的熟练程度。准确预测这种可靠性的增长期是工厂和公司可靠性规划的一项基本活动。
可靠性的控制。可靠性规划的下一项活动是持续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控制工作,包括将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各方面工作:进厂元件、工序控制、运输等等。当改进一个制造过程和制定了可靠性新标准之后,必须让其巩固,不允许它退回到原标准。
产品的可靠性控制不仅仅是它本身,它还包括新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控制、进厂材料的可靠性控制以及产品生产的可靠性控制。在产品可靠性控制的各个方面都蕴含了复杂的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方法研究得越深,管理者就越容易做好产品的可靠性控制。
[quote][url=pid=486&ptid=210]cliffcrag发表于2007-3-2510:52[/url]
呵呵,我简单的说说走上可靠性的路吧,
真正接触可靠性的是我在前一个公司,那时所负责的部门是质量部,当…[/quote]
感谢版主的分享,给新手指点方向
这个帖子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手来说说,是如何走上可靠性这条路的,介绍介绍一下成长历程.
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会有一些启发
呵呵,我简单的说说走上可靠性的路吧,
真正接触可靠性的是我在前一个公司,那时所负责的部门是质量部,当时公司没有所谓的可靠性部门,一切质量,可靠性相关的都是我们在做.
那时候研发部门,所有的新产品研发,设计验证,设计更改,都需经过我们的验证,才可行,简单的说,当时主要做的工作包括,环境试验(高低温,振动冲击),还有器件验证,来料掌控.生产异常分析.
后来换了个公司,一呆又是三年了,这个时候不像以前做的那么多可靠性试验那块,在这里做了些可靠性设计的一些工作,比如说FMEA,降额设计,可靠性预计,热设计,可靠性分配等一些工作.
所以说,像我们那时很早来搞可靠性的,没有几个是科班出身,都是后来无意中走上可靠性这条道路的.现在也确实是一些高校和大公司在研究可靠性方面多一点,当然对于小公司,或者刚接触可靠性的人来说,不管现在公司或个人对可靠性的理解怎么样,只要努力了,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相信可靠性的应用对公司都有很大的帮助的.
仓促简单的写了几句,希望可以给你一点点启发!!
感谢您,给予我解答,不过我对可靠性了解太少,武汉从事可靠性的都是些大企业以及高校,小企业对可靠性知之甚少,这正是可靠性的潜力所在,您能谈谈您的成长之路吗?(可靠性方面的)
我想信很多初学者都想知道。
chinaxiayu
[quote]原帖由[i]chinaxiayu[/i]于2007-3-2121:52发表
帖子介绍了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很不错.但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可靠性的新人,如何快速的成为相关专业的可靠性工程师,建立自己企业的可靠性系统,请多多介绍.同时,网站能否提供可靠性的培训,好象有这样的需求?…[/quote]
呵,我来回答一下你的几个问题:
刚接触可靠性的新人,想快速的成为相关专业的可靠性工程人员,这也是可以的.刚开始可能需要先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把什么是MTBF,失效率,等等基本概念稍微搞明白一些,然后再了解可靠性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况,比如说可靠性试验有哪些,可靠性设计有些什么东西;如果工作相关的话,可以对这些进行适当的实践,再具体的往哪方面深入学习一下,相信不用多久,你对可靠性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了.
至于你提到的网站能否提供一些可靠性方面的培训,需求应该是有,但是不太现实,必竟网站不是相关培训咨询公司,当然网站可以寻找一些学习资料,提供一个大家讨论可靠性的平台.如果可能的话,我再联系一下ADMIN或其它高手,编写一些可靠性入门的教程也是可以的.
可靠性的未来还是比较明朗的,毕竟很多公司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整个社会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目前人才也是有一定的缺口,很多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可靠性工程人员,这个可能和我国可靠性发展的历史有点原因,当然现在有部份高校已经开设了这个专业了
专业是电子电工还是不错的,相信很多搞可靠性的多是这个专业,我学的也是电子方面.至于学历吗,那没有什么,只要能更努力点,相信也是可以适应可靠性工程师这个职位的,我有几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
不知道这样的回复怎么样.多在可靠性论坛逛逛,在这样的可靠性平台多和大家交流交流,你也很快会成为可靠性中的高手的.
帖子介绍了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很不错.但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可靠性的新人,如何快速的成为相关专业的可靠性工程师,建立自己企业的可靠性系统,请多多介绍.同时,网站能否提供可靠性的培训,好象有这样的需求?
能否介绍一下中国的可靠性的现状与未来,以及人才需求情况.
中专学历能成为可靠性工程师吗?专业—电子电工
chinaxiayu200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