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你该向马云学习什么?

王石,一个在中国地产界响彻行云的名字,一个将万科打造成中国地产界绝对第一品牌的领袖人物,一个被营销界奉为CEO营销经典之作的公关案例,一个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的人,一个打造了完美个人品牌的人。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之父,创造了中国IT界的奇迹。一个其貌不扬却兴起了电子商务节惊涛骇浪的人,一个“作秀”的天才,一个让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游走在世界物联网巨头公司见游戏资本的人。
汶川大地震,让两个人的名字又再一次被关注,被人们反复的议论着。两个名字都因为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和公众人物的人性道德问题被推到了谴责的悬崖。不同的是,马云带着他的阿里巴巴走了回来,而王石却带着他的万科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引用一个网友对王石的评价:“王石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无法跨越汶川的一座坟头”。
是什么造成了群众对于王石如此的口诛笔伐?是什么让王石苦心经营和树立的形象一瞬间崩塌?是什么让马云可以转危为安甚至被舆论所褒奖?王石错在哪里?王石该向马云学习什么?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件背景:512汶川大地震。
一场从未有过的媒体总动员:所有的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媒体几乎所有的版面都只报道汶川大地震,并且从512以来从未间断。
从来没有过一次像512一样,让13亿中国人民在同一时间都只看到、只关心、只谈论一个问题。
13亿人民的心在这一场浩劫中是异常团结的,人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灾区人民做贡献。
捐款是人们对灾区表达关心和宣泄自己悲伤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企业的捐款是媒体重点报道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捐赠仪式被无限的放大和反复的报道。不可否认的,舆论导向将企业捐款数额的大小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多少建立了某种联系。
自然的,在普通民众都进献了自己绵薄之力之后,大家把目光盯住了资产雄厚的大企业和大企业家们。在许多人的意识里,他们的捐款是“应该的”。而当一个个捐款数额的上限被不断刷新时,企业的捐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攀比”——大企业和大企业家的捐款数额,“应该是”巨大的,否则,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沦丧。当他们的捐款数额还不及某一个小企业或者个人的时候,他们是“应该”被讨伐和谩骂的。
王石错误之一:没有认清形势,尽失天时地利人和
王石的理性或许是对的,王石的“企业不应该承受范慈善”、“慈善不是一朝一夕”、“慈善不是大喇叭喊出来”等概念或许是对的,但是不合时宜。
王石提到了海啸,提到了2008年初的雪灾,但是任何一次灾难都不可能和汶川大地震相比。任何一次灾难,都没有像汶川大地震一样被如此的“高度重视”,所有的电视台都是CCTV-1,所有的报纸和网站的首页头条都是“抗震救灾”。王石在13亿人民情绪高昂的时候,希望用自己的“理智”去提醒一腔热血的人们,想去说服人们接受他的理论——他错了。
王石错误之二:最初处理危机时的态度
王石的言论最初是在王[url=http://blog.soufun.com/blog_1525150.htm][color=#135e93]石个人的博客[/url]上发表的。作为公众人物,其博客就是他的传播平台。而当王石的[url=http://finance.qq.com/a/20080516/000658.htm][color=#135e93]“万科捐200W是合适的”以及“万科员工捐款上限为10元”[/url]等言论爆发出来的时候,王石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激化矛盾,使事件升级。
而当网友的情绪刚刚趋于愤怒的时候,王石采取了激进的手段,不断的引用网友对他的质疑和谩骂,用同样强硬的语言与网友对抗。王石依然想说服网友接受他的理论——一个或许是正确的理论。但是这样的态度只会让本就义愤填膺的网友更加愤怒。
[img=240,197]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250/2507988434_d54657e0a9_m.jpg[/img]
[img=240,153]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16/2507988476_6bd83e5779_m.jpg[/img]
[img=500,222]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02/2507988598_e850182dac.jpg[/img]
[img=240,159]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80/2507163497_2630602a94_m.jpg[/img]
[img=500,266]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45/2507163617_77b460e2f9.jpg[/img]
王石错误之三:没有即时澄清事实
其实网友要的很简单,对于王石来说或许不难达到。但是或许是碍于“面子”,或许老王真性如此,王石一直坚持了他的“理性理论”,继续采取着强硬的态度而不去澄清事实。
其实王石和万科人为512所做的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200万”和“10元上限”那么简单。
[indent]万科人:员工没有低于百元的捐款

昨天,万科内部一名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从公司董事长王石在博客中发表言论,称“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后,他觉得“难以接受”。

“我们最近也很难过。”上述“万科人”说,王石的言论已衍生出社会对整个万科公司乃至万科团队的质疑。而“我真的去我们的捐款箱看了,没有100元以下的钞票。只有两张10元的,是因为一名员工掏光了钱包里所有的钱,捐了1020元钱。还有深圳总部的一位员工,在捐款第一天将钱包中所有钱捐了之后,第二天又补交500元钱。”万科一家分公司的员工十分无奈,虽然年轻的员工们都热血沸腾地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赈灾,但是社会的质疑仍在所难免。
在万科很多分公司,除管理层外,万科普通员工的自发捐款都超过500元,多则近万元。按照各分公司的说法,员工们并没有收到公司有关“10元上限”的捐款限制,按照昨日的数据统计,仅深圳分公司的200余普通名员工就捐款19万元,人均捐款额大概千元左右。而昨日全公司的粗略数据显示,人均捐款额在500元左右。
“我们也不甚清楚董事长说‘10元钱’的初衷所在,但这仅是一种建议,并不是一种限制。”万科员工。
[/indent]
但是这些却没有被报道,甚至被拒绝报道。全部万科人对512所作的贡献,被淹没在了对王石个人的讨伐声中。

王石错误之四:没有争取到完整的话语表达权
如果王石有自信自己所坚持的理论是正确的,如果王石相信这是时候大众更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数字的攀比”。那么王石作为公众人物,他选择的话语表达途径是错误的。
大部分王石的言论都是通过他的博客——非官方、非正式渠道发布的。即便拥有极高的点击率,但是在广大的网友面前,他的博客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亩三分地”,带有他浓重的个人色彩。
在危机公关的处理中,能否有完整的话语表达至关重要,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实际、合适的态度、合适的言辞以及一定量的推动,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传播。王石在这个事情中,让对自己有利的声音始终处于劣势,所有官方媒体的报道也都是讨伐他的居多。
即便王石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也没有和舆论对抗和讲述的机会。以卵击石,王石大错特错。
再看马云。
危机爆发:马云在一个公众场合讲话时抛出“捐一元钱就够了”的言论,被某记者歪曲成“马云只捐了一元钱”,并被[url=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8-05/19/content_8205001.htm][color=#135e93]新华网[/url]报道,瞬间激起网友极大的反应和激烈的声讨,许多论坛和关于马云此举的帖子都上了首页。
马云的处理:
1.第一时间辟谣
几乎是事件爆发的当天晚上,阿里巴巴就发表了官方言论,证明此言论纯属谣言。并广泛的在互联网上进行发布。
[img=500,320]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67/2507212827_fab23004a8.jpg[/img]

2.高调行动,低调传播——顺应民心,塑造良好形象
几乎是同时的,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决定再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专用于灾后重建,帮助灾区恢复元气,该基金将根据灾后重建的情况陆续汇入地震灾区。阿里巴巴集团同时还宣布成立“阿里重建工作小组”,该小组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担任组长,CPO彭蕾担任小组常务副组长,员工志愿报名参加,阿里巴巴方面称,该小组将务实、持久地制定工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方案,并负责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跟进及志愿者员工沟通。
而对于此事的传播,马云更高明的运用了“自媒体”传播方式,是通过网民散播,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的。既避免了被人指责是“被逼无奈之举”,又避免了“作秀”的指责。“做好事不留名”——马云高明之处。
3.不再反复重申“一元”观点,转移关注点
也许马云和王石想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马云聪明的选择了不在这个时候坚持。而是先让群众看到阿里巴巴在行动。而教育民众的事情,被马云放到了第二步。作为公众人物,顺应民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场可能的危机,被马云在12小时之内就轻松化解掉了。而马云也在一夜之后,由“败类”变成了“楷模”。反观王石,可能万科即将面对的不是简单的网友讨伐而已,万科苦心建立的品牌形象和王石苦心经营的公众形象,连同汶川一起,瞬间垮塌了。
王石,或许你真的该向马云学习。不单纯是做生意,更应该学习面对危机的处理,应该学习品牌建立途中不可能的一帆风顺,更应该学习随机应变和灵活机动,更应该学习曾经被无数人所诟病的“作秀”法则。
[url=http://www.meihua.info/today/post/post_880da408-9153-4f9e-89c4-a3e3bc0365c3.aspx]http://www.meihua.info/today/post/post_880da408-9153-4f9e-89c4-a3e3bc0365c3.aspx[/url]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谈天说地

转发N遍的邮件,从最后往上看

2008-5-19 21:06:17

谈天说地

HP中国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2008-5-28 11:55:07

6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sjp5152

    :lol:lol:lol

  2. 338

    “王石者,广西柳州人氏。其母戎狄也,故性悍。其父王九,其爷王八,王十乃王八之孙也。少有异志,及长,经营房产业,遂至巨富。和谐年间,川中大震,死伤数万,房屋毁之十有八九,灾民流离失所。上令天下共济之,国人莫不解囊。时有香江巨贾邵逸夫琉球巨贾王永庆者皆出钱一亿,而石出二百万,众皆责之,谓其为富不仁。或诘问:公,国之巨富。太平时,登珠峰跨南极,逞一己之私欲,穷百万之民膏,未尝见公有惜金之意;今值国家危难,灾民倒悬之际,公退避三舍,独怜阿堵,此岂非‘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也?石辩曰:灾降中国乃常事也,吾留余钱以备后用。又曰:济民赈灾,人所自愿,岂能强我所难?
      众评曰:身虽临绝顶,心已死苍生
      王石,生于20世纪,卒于21世纪,王八之孙,字“十元郎”,号“国难常态”,人送外号“大伪大奸”。
      王石做人的口号是:“谁能为富不仁,我能!”
      其为著名地产商,有生之年,全力推动中国资产泡沫化,有力推高了当代中国的房价,使无数人沦为房奴,后世子孙不得闲也,大多三代后勉强还清十之有八。
      王石个人喜爬山,全社会深为敬仰之。众曰:尔虽登世上第一高峰,然心胸境界高不过一坟头矣。有当时流行语为证:做人不能太王石! 
      其好养狗,手下豢养一干鹰犬,遇人责问其恶,则放狗,吠之。  
         

  3. fanweipin

    王10,2008年的新网络名词,:lol

  4. 巨孚仪器吴先生

    说明一点,王先生遭遇了极其严重的公关危机。既然运作有程序有机制,在这个时候选择沉默,我看不出来万科做为公众企业的良好机制在哪里,王石选择了坚持,万科也就失语,这是有良好机制的企业吗?绿色许文龙在去年适时的表达,各位请看,现在奇美在宁波和佛山的项目进展的怎样?

  5. 338

    万科参与重建2008-05-2021:14今天晚上,万科公司发布董事会公告,将在未来3-5年内公益性参与绵竹市遵道镇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为此,公司将投入1亿元而完全不存在商业性质的开发。它明确告诉我们,万科将在未来3-5年内免费投入1亿元,完成上述公益性工作。为此,万科董事会决定6月5日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该项提案。

    看到这样的消息,扬韬还是忍不住要对万科这家公司说几句好话——虽然,对王石博客上的那篇文章,扬韬并不完全赞成。从程序上说,万科可能是国内企业中做得最完美的:董事会权限内只有200万的捐款额度,他们第一时间捐出来了;超过200万元的公益性捐赠,他们先开董事会,后开股东会,严格遵守着程序正义;更为关键的是,万科在用自己的专长和专业从事公益,又能够确保自己的公益建设的质量。此举,值得国内企业普遍学习。

    赈灾捐款,我们都需要血性,当然也是多多益善,但却并不意味着无视程序正义。民营企业如天津的一家企业,捐出1亿多元,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本就属于私人,企业捐赠,就相当于民营企业的股东捐出了自己的权益。但是,国有企业和公众公司则不然,他们必须履行严格的经理层、董事会和股东会的权力,而不能任由长官意志,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动用国家的也即是全民的钱搞公益,性质与行政拨款其实没有多少区别。国有企业从事捐赠,应该走怎样的程序,目前公布的还不够。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捐出的2亿元,数额很大,激动人心。但考虑到国家电网的国有企业属性,却并不值得去大张旗鼓地宣传。反之,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虽然只捐款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但那实质相当于私人捐款,应该格外予以尊重。

    对公众公司(上市公司)而言,尤其应该遵守程序的正义。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分散,每一个中小股东都有权监督上市公司的捐款行为。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上市公司捐款一则必须经过股东授权,二则不能超过股东授权的范围。所以,扬韬已经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上市公司捐款并不多,倒是这些公司的大股东(或集团公司)捐款比较多,还有的私营企业家捐款比较多,但上市公司捐款比较少。这都是值得投资者欣慰的事情。

    在这方面,香港的企业做得相对更好一些。目前,香港民间为汶川地震的捐款已经超过10亿元。大陆的经济实力相当于香港的20倍,但我们目前的捐款额还不到150亿元。应该指出的是,香港的捐款绝大多数来自于个人,即便大企业,也是私人绝对控股的。而中国大陆的捐款,则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国有企业。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我国的慈善事业的环境与香港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扬韬有一个猜想,也许,步万科后尘,国内会陆续有一些上市公司召开董事会和股东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灾区重建,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也包括家电等行业,这一方面达到了捐助灾区重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符合企业实情,能够确保质量,同时也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会得到股东的支持、社会的称赞。

    扬韬的另外一个想法,是国内的慈善环境仍需要改善。迄今为止,国内的富人的个人捐款并不多,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从目前陆续透露出的信息看,民众对于慈善机构的款项不透明颇有微词,国内对于慈善事业的税收政策也尚有欠缺。但愿,通过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全民总动员,国内的慈善环境能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改进。事实上,今天国内多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善款管理,这只是一个好的起步。

    (最后说几句:万科的这个公告,模棱两可的话太多,扬韬仔细钻研之后,尚未明其所以。这1亿元以内究竟是否是捐助重建的款项,看不出来,似乎有收回成本之嫌。1亿元之内的宽泛,也无人能知道上限和下限。这是万科难以赢得社会公众足够信任的地方。)

    http://hi.baidu.com/yangtao1968/blog/item/fcd9b91ff87dfa0f304e153d.html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