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000][font=Simsun][size=3]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与器件本身所选用的材料、材料之间、器件表面或体内、金属化系统以及封装结构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理的反应有关。器件从出厂经过贮存、运输、使用到失效的寿命周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缓慢的化学物理变化。在各种外界环境下,器件还会承受了各种热、电、机械应力,会使原来的化学物理反应加速,而其中温度应力对失效最为敏感。实践证明,当温度升高以后,器件劣化的物理化学反应加快,失效过程加速,而Arrhenius模型就总结了由温度应力决定的化学反应速度依赖关系的规律性,为加速寿命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color=#000][font=Simsun][size=3]1.以温度应力为加速变量的加速方程
[color=#000][font=Simsun][size=3]由Arrhenius总结的经验公式如下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09,41]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0.gif[/img](8.5)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式中,[i]dM/dt[/i]是化学反应速率,[i]A[/i]是常数,[i]Ea[/i]是引起失效或退化过程的激活能,[i]k[/i]是玻尔兹曼常数,[i]T[/i]是绝对温度。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当器件在[i]t0[/i]时刻处于正常状态数为[i]M0[/i],到[i]t1[/i]时刻,器件处于失效状态数为[i]M1[/i]。如果温度与时间无关,则积分式(8.1)得
[color=#000]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93,28]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gif[/img](8.6)
[color=#000][font=Simsun][size=3]令[i]DM[/i]=[i]M1[/i]-[i]M0[/i],[i]t[/i]=[i]t1[/i]-[i]t0[/i],得到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93,41]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2.gif[/img](8.7)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取对数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44,43]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3.gif[/img](8.8)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可写成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97,41]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4.gif[/img](8.9)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其中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93,85]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5.gif[/img](8.10)
[color=#000][font=Simsun][size=3]上式就是根据Arrhenius模型得到的以温度应力为加速度变量的加速方程。用此方程来解释器件的高温贮存寿命试验是非常成功的。式中,[i]t[/i]表示器件产品达到某一[i]F[/i]([i]t[/i])的时间,它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成线性关系。若用[i]t[/i]~[i]1/T[/i]单边对数坐标纸绘图,则可得到一条直线,然后用图估计法或数值法推算出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寿命值。
[color=#000][font=Simsun][size=3]由式(8.1)可计算得到方程的斜率b、截距α和激活能Ea,当T1>T2时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35,140]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6.gif[/img]
[align=right][color=#000][font=Simsun][size=3](8.11)[color=#000][font=Simsun][size=3]激活能[i]Ea[/i]与方程的斜率[i]b[/i]与器件的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有关。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积累,有关半导体器件与微电路不同失效模式与机理的激活能数据列于表8.8。
[color=#000][font=Simsun][size=3]表8.8失效模式、失效机理与激活能
[table]
[tr][td=162]失效模式[/td][td=265]失效机理[/td][td=98]激活能(eV)[/td][/tr]
[tr][td=162]阈值电压漂移[/td][td=265]离子性(SiO2中的钠离子漂移)[/td][td=98]1.0~1.4[/td][/tr]
[tr][td=162]阈值电压漂移[/td][td=265]离子性(Si-SiO2界面的低阻挡层)[/td][td=98]1.0[/td][/tr]
[tr][td=162]漏电流增加[/td][td=265]形成反型层(MOS器件)[/td][td=98]0.8~1.4[/td][/tr]
[tr][td=162]漏电流增加[/td][td=265]隧道效应(二极管)[/td][td=98]0.5[/td][/tr]
[tr][td=162]电流增益下降[/td][td=265]因水分加速离子移动[/td][td=98]0.8[/td][/tr]
[tr][td=162]开路[/td][td=265]铝的腐蚀[/td][td=98]0.6~0.9[/td][/tr]
[tr][td=162]开路[/td][td=265]铝的电迁移[/td][td=98]0.6[/td][/tr]
[tr][td=162]短路[/td][td=265]氧化膜击穿[/td][td=98]0.3[/td][/tr]
[/table]http://KêKaoXing.com。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296,323]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7.jpg[/img][color=#000][font=Simsun][size=3]图8.3不同激活能时温度与寿命的关系
[color=#000][font=Simsun][size=3]以激活能[i]Ea[/i]作为参数,可以绘出不同[i]Ea[/i]时温度与寿命的关系,如图8.3所示。可见,激活能越大,曲线倾斜越大,与温度的关系越密切。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加速系数τ的计算方法是:设在基准应力条件下做试验达到累积失效概率[i]F0[/i]所需的时间为[i]t0[/i]([i]F0[/i]),施加某种应力条件下进行加速寿命试验达到相同的累计失效概率所需的时间为[i]t0[/i]([i]F0[/i]),则两者的比值即为加速系数t。由基准温度[i]T0[/i]升至高温[i]T1[/i]条件下的加速系数为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207,53]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8.gif[/img][align=right][color=#000][font=Simsun][size=3](8.12)[color=#000][font=Simsun][size=3]由上式可看出,激活能越大,加速系数越大,越容易被加速失效,加速试验的效果越明显。在不同温度应力下,激活能与加速系数的关系,如图8.4所示。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338,343]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9.jpg[/img][color=#000][font=Simsun][size=3]图8.4激活能与加速系数的关系
[color=#000][font=Simsun][size=3]2.以电应力为加速变量的加速方程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器件失效除了与温度应力有关外,与电应力也有密切关系。电应力也会促使器件内部产生离子迁移、质量迁移等,造成短路、击穿断路失效等。器件在电流、电压或功率等电应力作用下,应力越强,失效速率越快,器件寿命越短,爱伦模型总结了器件寿命与电应力之间的逆幂律关系,即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56,41]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0.gif[/img][align=right][color=#000][font=Simsun][size=3](8.13)[color=#000][font=Simsun][size=3]式中,[i]t[/i]是电子元器件的寿命,[i]k[/i]、[i]c[/i]是常数,[i]V[/i]是施加在电子元器件上的电应力。这就是以电应力为加速变量的加速方程。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将上式取对数后,可得到[i]k[/i]、[i]c[/i]值。当[i]V2[/i]>[i]V1[/i]时,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51,116]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1.gif[/img][align=right][color=#000][font=Simsun][size=3](8.14)[color=#000][font=Simsun][size=3]在确定[i]k[/i]、[i]c[/i]之后,可根据上式,利用图估法或数值计算法评估器件在不同电应力下的寿命或失效率。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加速系数t的计算可按下式计算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25,53]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2.gif[/img]
[align=right][color=#000][font=Simsun][size=3](8.15)[color=#000][font=Simsun][size=3]对于某些微电子器件,若已知[i]c[/i]和[i]t[/i],只要做一次施加高压[i]V1[/i]下的加速寿命试验确定[i]t1[/i]([i]F0[/i]),再根据上式,即可得到在正常电应力[i]V0[/i]下的失效时间[i]t0[/i]([i]F[/i]0)。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在加速寿命试验中,也有用湿度做加速变量的,也有同时采用湿度应力和电应力进行加速的,如THB(高温,高湿、偏置)加速试验,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器件的耐潮寿命,采用的公式为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211,24]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3.gif[/img](8.16)
[color=#000][font=Simsun][size=3]式中,[i]t[/i]是平均寿命,exp([i]Ea[/i]/[i]kT[/i])是Arrhenius模型方程因子,[i]f(RH[/i])是相对湿度函数,可表示为
[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151,45]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4.gif[/img](8.17)中国可靠性网可靠性、com[color=#000][font=Simsun][size=3][img=81,41]https://www.kekaoxing.com/dedehttps://www.kekaoxing.com/d/uploads/allimg/061214/11124215.gif[/img]是爱伦模型因子。
好文章,收藏!!~
赞
赞
[quote][url=pid=91187&ptid=48]namixiaoxin发表于2011-6-1901:57[/url]
这句话好像有点问题:
激活能越大,加速系数越大,越容易被加速失效,加速试验的效果越明显。
从Arrehnius…[/quote]
激活能这快确实有点难搞懂
文章怎么显示的是乱码?有没有word版的,急求,感谢!!
因为我要赚一分金币,难啊:lol
为什么我没看懂,,,:lol
好文章,但是是乱码!:'(
有一天我也要能看懂他:lol
看起来太乱了,有整理好的文件版本的吗?
怎么搞的啊?:Q
怎么搞的啊?:Q
怎么正文那么多乱码,没法看哦
看不懂,先学习:)
怎么都是代码呢,看的头晕
格式乱了,看不清楚原文。
怎么都是程序啊,看不到文字描述和公式!看了标题,觉得是很好的东西,谢谢分享
我什么也看不到
学习了,明天仔细看
学习了,好好看看。
电压加速适用范围有限。
激活能Ea的选择是个比较技术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系统组件(电脑板)加速来讲。
使用这个模型,也会推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推论出来(理论和工程实践还是有区别)。
学习
学习
公式看不懂啊!
1.以温度应力为加速变量的加速方程
有乱码?
学习了,谢谢楼主
谢谢分享
这个要慢慢看:victory:
这个书上都有的,有木有实际的EA试验案例?我做过了,差别太大,都不知错在哪里?
Verygood!
好文章,感谢LZ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收藏了慢慢啃。
学习了,好好看看。
学习了,不错
请问这个理论依据有哪个标准或者书籍可以参考吗?多谢。
很高深呀,,慢慢学习,:D
顶一个,希望能有实例分析,特别是一些因子的确定方法。
谢谢
学习了
good
以前一直用这个计算,但是没有完整的,不知道楼主是否有完整的文档,能否发一份给我,谢谢!
[email]reagan9893@sina.com.cn[/email]
怎么用在变速箱寿命加速试验上
怎么用在变速箱寿命加速试验上
再次研究。。还是有点迷糊。。囧
[i=s]本帖最后由namixiaoxin于2011-6-1902:00编辑[/i]
这句话好像有点问题:
激活能越大,加速系数越大,越容易被加速失效,加速试验的效果越明显。
从Arrehnius模型:dM/dt=Aexp(-Ea/kT)来看,温度相同时,激活能Ea越大,指数项将越小,显然加速系数会更小,也就是说激活能越大,越不容易导致达到失效阈值,即对应失效机理的寿命越长。
当然:如果激活能Ea更大,加速系数和温度的关系确实会更大,也是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速系数增大的速度会更快,即,加速试验的效果会越明显。
楼主,[email]gzh.buaa@yahoo.com.cn[/email],你懂的~谢谢
看不懂
学习了
跟书上一样的理论知识,就当温习下~~
很赞
好文章啊,Thanksforyoushare!
学习了
最近有这方面的试验需求,要好好看看
谢谢楼主分享哇哈哈哈,很好的资料啊
正在研究,好好看看……
是篇好文章,感觉新鲜!
good!
好,好像看过,谢谢分享
好文章啊,学习了哦
谢谢楼主的分享!
爱伦模型估计只适合单个元器件,对整体的电路板就不太合适了
值得学习
很棒整理
学习,谢谢!
好文章,要花点时间研究研究。
学习拉。
好资料,可惜不知出处
好文章
好资料,谢谢分享,长见识了
是好文章,一直没发觉可靠性论坛内有些这样的文章。
请问资料出处?我最近用到这个公式,想有引用的出处。谢谢
如果有这方面的资料,能否共享下,或告诉购买的途径,谢谢
晕都说好我看不懂啊公式就头痛了呵呵看来学历太低了麻烦啊
好文章,收藏起来好好研究
值得好好研究
受益了:):):)
有在具体一点的资料吗?最好有实际计算案例的。我是搞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向各位大侠请教了。
严重同意3楼的兄弟!谢谢;楼主
一个字,好.怎么总觉得好象缺了点东东,公式从8.5开始的?
好贴,谢谢
好东西:
内容真不错,就是一大部分公式看不懂。
楼上朋友对这些加速模型都很熟悉啊,希望多向大家介绍介绍。
对于Arrhenius的应用范围。了解的朋友好像都不多。。
Arrhenius是一个经验线性模型;
对于一些材料和零部件的测试比较可靠,然而对于系统测试,这个几乎不成立。非线性模型应该更准确一些
是篇好文章,感觉新鲜!
多谢您的分享
不错o(∩_∩)o…
好东西,谢谢1我想增加权限,怎么办
哈哈
学习阿了
看来爱伦模式较适用于单个零器件,如果是计算系统的电气应力应该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啊,呵呵
好东东,回来仔细研究
一直在想我们70度*72h的高温试验可以相当与常温的多长时间…..
振动的失效公式有呢?。。。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失效,通过数据的统计达到28%
[[i]本帖最后由QualMark_sky于2007-9-1310:36编辑[/i]]
天书啊,
看来要常来学学。
计算MTBF的公式是?有谁知道呀
求教
计算MTBF的公式是?
好东西
好文章
楼住强人也。
学习。
[url]tid=1215&extra=page%3D1[/url]的讨论中斑竹关于着两个公式的讨论值得在进一步的讨论.究竟那个公式更能够受到支持与肯定即那个Arrhenius加速模型更准确!谢谢
这片文章写的很好,值得学习!谢谢!
morrison看得很仔细哦:victory:我看了一遍都没看出来:'(估计LZ也和我一样粗心~_^
8.12的公式应该是:
τ=exp{Ea/k*(1/T0-1/T1)}
[[i]本帖最后由echoxfs于2007-9-410:26编辑[/i]]
千言万语汇集成一个字:好!
[quote]原帖由[i]morrison[/i]于2007-9-216:21发表
8.12公式有筆誤,使用時建議小心檢查正確的公式。[/quote]
盼高手指点。。
8.12公式有筆誤,使用時建議小心檢查正確的公式。
问了很多人,也找了很多资料,就是没有找到!现在看见了谢谢那!!!!!!!!!
这个要好好研究研究.
学习了,好好看看。
好文章啊,Thanksforyoushare!:victory:
是篇好文章,感觉新鲜!
:victory:good!
是好文章,一直没发觉可靠性论坛内有些这样的文章。
赞: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