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难准确确定美军的采办改革何时开始,但是1994年6月由当时的国防部长佩里签发的备忘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军防务采办改革开始的里程碑。该备忘录的发布,当时在美国国防部、三军及工业界的反映不一,有的积极支持,有的不感兴趣,也有的抱谨慎乐观态度。可靠性工程界的反映是对新的采办方法将如何影响研制可靠的、可维修的、可保障的、可用的和经济上可承受的系统表示怀疑。
1 备忘录
自佩里发布备忘录以来已有8年之久,为了讨论它对采办,特别是对可靠性的影响,让我们重温备忘录的主要内容。
首先,该备忘录的目标是减少行政开支,简化要求和克服官僚主义。在备忘录中,佩里提出:为了满足将来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必需增加采用民用先进技术,促进采用世界级供应商的商务过程,军民用产品的开发与制造相结合以促使开发军民两用的产品与过程,以便以较低的费用建立能满足国防需求的工业基地。备忘录的大部份内容涉及到军用规范和标准。它提出如下具体问题:
·军用规范和标准改革;
·改革合同管理;
·型号项目采用规范和标准;
·规范与标准的重叠和烦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佩里提出了进行文化变革,以便:
·满足采办要求;
·确保国防部的训练和教育工作与规范和标准改革相适应;
·简化项目评审,包括合同评审和监督过程。
2 产生的结果
备忘录实施的结果,产生了许多新措施,主要的措施如下:
·限制许多军用规范和标准的采用,或者将其转为手册,可靠性规范和标准的改革特别显著;
·大大增加采用非研制和民用产品;
·采购局不再要求工作计划(如可靠性工作计划)作为投标书的内容提交;
·不再要求进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各种设计与工作项目;
·承包商利用单过程措施简化多军种合同的签定。
3 带来的问题
新的采办方法带来的问题是失去各种采办项目比较的共同基础。例如:在采办改革之前,所有新武器系统合同的投标商要求按照MIL-STD-785标准规定要求提交一份可靠性工作计划,通常,为完成某些工作项目要求采用相应规定的标准。例如,采用MIL-STD-1629军用标准进行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要求采用MIL-HDBK-781进行可靠性试验。如果所有的投标书满足所提标准的要求,那么,哪个承包商的价格更低就决定选中那个承包商。对于维修性、质量和技术状态管理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在采办改革中,某个投标承包商可能提出一种满足可靠性(维修性或其他)要求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可能与其他竞争承包商的方法显著不同。例如,某个承包商可能建议在整个系统设计中都要采用FMEA,而在系统中的某个部件中采用故障树分析(FTA);另一个承包商可能建议在系统的某个部件进行FMEA,而不进行FTA,他们各自都有自己采用分析工具的准则。如果可靠性要求已知,而且每个投标书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技术,那么到底哪种方法对满足可靠性要求是最好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需要对达到可靠性要求有全面的和实际的了解。
在采办改革中,可靠性要求必须是以性能为基础的要求,而且是非规定的要求。制定这样的要求不仅需要全面理解以性能为基础的要求是什么,而且需要对可靠性要求有实际的理解。
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待采办改革的结果,制定可靠性要求和投标书的评估是一项比以前更加困难的工作。然而,在国防部内和各军种中的可靠性(维修性等)工程师的数量已在减少。罗姆研究所(现为空军研究所信息部)是可靠性研究的先锋,现已不再具有可靠性研究的职能,在三军内的高层可靠性办公室(例如空军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特别助理)已不再存在。尽管在各种公共场所的言论中,仍然认为可靠性(维修性)是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而且是战备完好性和经济承受性的关键,但是,军方似乎忽略了这个科学。
4 缺乏信息
采办改革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信息。例如,定量数据、人员数量和投资水平等是说明可靠性受重视程度的依据,近来很难得到这些信息。过去,你可能会接触到三军高层人员,而且可以很容易得到有关从事可靠性(维修性)的人员数量、有关可靠性的政策、重大型号项目的可靠性要求等信息,现在能得到这类信息的机会减少了。
获得这类信息的目的不是要批评军方或项目,更主要的是要增强管理人员对情况的了解。当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被忽略或是被过度强调时,其影响要等到系统投入使用后才能了解。一旦系统投入使用后,再增加可靠性来达到要求,以致于不允许这样做,系统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战备完好性受到损害,当今提出的更少部队具有更大能力的战略,武装部队不允许系统战备完好性或系统效能的任何下降。(责编 洪山)作者:曾天翔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