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车用柴油机的开发,如果把从欧Ⅰ到欧Ⅱ阶段的过渡比喻为一个"量"变的"缓坡",那么从欧Ⅱ到欧Ⅲ阶段的过渡则是一个"质"变的"陡坡",要冲上这个高高的陡坡,不仅需要的是一种爆发力,更需要企业内在的一种恒力,这种恒力表现在产品上,就是可靠性。如果说目前车用内燃机市场上千军万马赛"排放",那么二三年以后,高可靠性的经济型产品将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和热点。有调查显示,在准备购买新车的用户中,有52%的消费者将车辆3年后的长期可靠性作为购车的首选因素。因此,提高可靠性已成为众多国内车用柴油机厂家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目标。早在几年前,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大连柴油机分公司就把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特别是从去年以来,随着国家排放标准步伐的加快,公司领导把产品可靠性从理性的高度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将"以质量攻关为中心,以可靠性设计为基础,加强可靠性管理,完善可靠性试验,提高产品可靠性。"列为该公司2004年的重点工作
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尤其对近几年在产品质量方面下了大气力并取得明显效果的大柴而言,提高"可靠性"与提高产品质量有何异同?对此,该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天灵告诉笔者,所谓"可靠性"从字义上讲是指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内达到某种功能要求的概率,其内涵很深也很复杂。传统的产品质量只涉及制造质量和部分设计质量领域,注重产品的符合性,强调产品符合生产图纸和工艺规定的要求。而可靠性则涉及计划质量、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市场质量的全过程,是当代的质量观;强调的是产品质量不仅要满足固有性能规定,还要满足长期使用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和经济性等特性的总和,是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系统质量;是成本和信誉的承诺和保障。
市场衡量一个产品性能优劣的指标除了性能和经济指标外,还有可靠性指标。
国外对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有严格的法规限定,要求轻型商用车必须达到30万公里/B10、中重型商用车达到100万公里∕B10。而国内在这方面尚为空白,所有的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性能标准中没有量化的可靠性指标限定,这就使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明显积弱,使得提高我国汽车产品可靠性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明年我国部分城市将对汽车排放实施欧Ⅲ标准。目前国内外普遍选用的欧Ⅲ电控柴油机供油系统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电控单体泵或者泵喷嘴方案,一种是电控共轨方案。电控共轨虽然很先进,但是可靠性技术尚未完全过关,因此目前国外80%的产品采用的是电控单体泵或泵喷嘴系统,但输入到中国市场上的技术恰恰相反,外商利用中国目前汽车市场还没有可靠性指标限定的状况,将目前还无法通过国外可靠性考核的电控共轨装置推荐给我国的绝大部分厂家,这将使未来几年内中国柴油机市场可靠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市场对可靠性产品的需求将日益迫切。
目前,根据未来几年的市场形势发展,一汽集团及时提出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卡车达到60万公里∕B10的目标。作为国内柴油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大柴以姚景超总经理为首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可靠性工作。在夯实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可靠性工作的理论框架,目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使大柴成为国内同行业少有的几个率先开展系统可靠性工作的企业之一。
把住可靠性源头。大量试验资料与用户调查资料表明,国产汽车故障的60%以上与设计有关。一般来说,制造原因(材料、加工、装配等)产生的可靠性问题表现为局部和短期性的,它只能影响一部分产品或一个时期的产品质量。而设计原因所造成的产品可靠性问题表现为全局和长期性的,它是不可能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来解决的。因此,对可靠性工程来说,设计工作是源头。但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可靠性工作才刚刚起步,基础弱、底子薄,可参照和学习的技术和经验十分有限,加之我国传统的发动机模仿比照的设计方法使用了相当大的安全系数,掩盖了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矛盾,而国外汽车企业视成型可靠性工作文件和经验为最高机密,尤其对中国企业更加封锁,这些都使"源头"可靠性的准确把握有相当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大柴对国内外航天、航空、电子及柴油机生产企业进行系统调研,在积累大量理论和实践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目前产品的质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可靠性设计标准和设计目标。"可靠性设计"规定任何设计都必须确保达到预定的可靠性目标,换言之,采用任何新的结构、选用任何新的外购件,都必须以保证可靠性为前提。如果某种新结构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影响了可靠性,这种新结构将不在生产中采用。也就是说,当性能改善(不包括标准、法规内容)与可靠性冲突时,首先保证可靠性。为提高技术人员可靠性设计能力,该公司请来国内外著名专家,对设计人员进行可靠性工程知识培训。对部分产品进行对标;对曲轴、缸盖等10种重点零部件从寿命、可靠性、安全系数、使用边界条件、成本、加工性、装配性、维修性、重量、主要设计参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索赔金额前20位进行故障分析和失效分析;对国内外竞争对手进行样机分析,制定了台架试验故障分析流程、完善设计评审制,建立了柴油机可靠性评价标准。通过平均首次故障时间、平均间隔故障时间、当量故障数、当量故障率和B10等指标,对新、老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价。
夯实可靠性基础。就产品而言,与欧Ⅱ相比,欧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可靠性来说,它的基础是企业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也就是说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为了夯实可靠性的基础,大柴去年以贯彻"ISO/TS16949"和"军品质量管理体系"为突破口,确立了"贯标与攻关并举,预防与检验并重,以提高产品可靠性为纲,实施质量差异化战略"的指导思想,以"挡住入口、管好中间、把住出口,彻底消除不合格品流入汽车厂"为工作目标,把"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加快质量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一、二类故障频次"及"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定为去年质量工作的三大任务,为今年提高可靠性夯实了基础。为将贯标工作落到实处,去年该公司成立了内部审核小组,自下而上对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开展了"地毯式"的大检查,先后查出了350多项过去不被当成问题、或者是一直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将其统统归类为不合格项目,各有关部门对内审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的同时,"认证办"对各部门问题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等逐一进行辅导,对实施情况逐单确认后,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除了自查以外,大柴还把在全国各地聘请的十余位质量信息顾问和"监督员"请到公司内进行"会诊",围绕社会反馈、汽车厂反馈、公司内装试环节突出的质量问题,他们共确定了26个质量改进项目,围绕这些项目,下达《质量改进项目任务书》,并且责任到人头,避免了过去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现象。同时在保证产品开发任务的情况下,集中精英人才,组建攻关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攻关,并进行逐级、逐项的质量评审,采访中,不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一线工人一致称这种"挖地三尺"式的质量改进工作在大柴的历史上是少有的。ISO/TS16949质量体系和军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顺利通过,为大柴带来的不仅是一个通往国际市场的绿卡,更为今年乃至今后的可靠性工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p#分页标题#e#
扩大可靠性产品市场。"从头做起、从现在做起"是大柴可靠性工程的一大特点。今年9月,大柴新研制的重卡动力—280~320马力的CA6DF2L系列柴油机顺利通过了投产鉴定。该产品的投产,不仅标志着大柴产品结构的调整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还显示出可靠性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大柴把该产品的可靠性作为决定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首要条件,因而在研制、验证CA6DF2L系列柴油机过程中,大柴以提高可靠性作为首要原则。在研制初期,他们整合了近几年来技术咨询、技术引进的尖端技术,选用合理的升功率,充分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借鉴了近几年与国际一流动力制造商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产品的研制经验,对柴油机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曲轴等关键零部件做了重大技术改进,强化了柴油机结构;为了充分延续大柴产品对市场高适应性的特点,他们在外附件的配置与整车接口尺寸上,与CA6DF系列产品基本保持了一致。为了充分验证产品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大柴还利用其拥有的世界一流的试验台架和测试系统,运用了国际先进的机械开发程序,对CA6DF2L发动机的各大系统进行了专项的机械开发试验,样机的可靠性试验达5400小时。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用户道路耐久试验,通过用户30万公里试验结果显示,CA6DF2L发动机的加速性、道路油耗等各项指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均占有明显优势。由于可靠性工程的开展,使CA6DF2L系列柴油机排放起步就达到欧Ⅱ标准,具备了欧Ⅲ标准和提高功率水平的巨大潜力,同时以结构设计合理、耗油低、可靠性高、价格实惠等一流的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