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讨论了可靠性工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的建议,阐述了可靠性工作平台对产品可靠性控制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可靠性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讨论分析了可靠性工作平台在产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产品质量,可靠性,可靠性工作平台
前言
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难题,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国防武器系统等军事领域对产品质量的特殊要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现代质量观念表明,质量包含了产品的性能特性、专门特性、经济性、时间性、适应性等方面,是产品满足使用要求的特性总和,其中专门特性描述了产品保持规定性能指标的能力,包括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等。
随着国内外可靠性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高,人们对系统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军用产品方面,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更加严格。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系统正朝着大规模、复杂化、容错、功能强大的方向发展,对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靠性工程是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包括设计分析、试验、管理、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可靠性系统工程属于产品开发的子工程,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在以往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可靠性工作往往作为一种"事后验证"手段,没有对产品设计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现代系统设计思想以及市场需求迫使企业在研制阶段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建立可靠性工作体系、将可靠性设计贯穿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设计中已成为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首要工作。
1、 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的意义
可靠性工作平台是一种可靠性工作体系,它包含了产品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分析、可靠性试验评价等工程技术,可靠性工作平台要求贯穿于产品的论证、设计、试验及使用阶段。
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首先要求企业明确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可靠性工作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实际意义,并建立相应的可靠性工作规划,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产品的特点建立科学化的可靠性管理程序和可靠性实施大纲;
建立可靠性工作规范,明确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数据评估技术的使用;
可靠性工作程序的确定;
为各部门分配可靠性工作项目和责任,做到部门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可靠性相关知识的普及。
在企业明确了自身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后,通过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可以实现各项可靠性工作以及可靠性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有序执行。具体来说,建立可靠性工作平台具有以下意义:
根据产品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建立可靠性管理流程,实现可靠性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
实现可靠性设计与产品性能设计的同步进行,通过实时的进行产品各阶段的可靠性分析可以及早发现产品设计中的故障隐患以确保产品安全和稳定,为性能和功能的改进提供依据和目标,同时可以效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p#分页标题#e#
及时合理的进行可靠性试验,并对不同阶段试验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以考核其可靠性指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通过建立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可靠性信息的监督与控制,大量有效的数据积累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产品设计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可靠性工作是维修性、保障性等工作的基础,可靠性工作平台的有效运行是科学地制定产品维修方案和备件供应策略的重要依据。
2、 可靠性工作平台的构架
可靠性工作平台的建立基础是企业对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它在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起到了可靠性工作的监督、控制与执行作用。可靠性工作平台主要包括了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分析,可靠性试验及评估,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分析,以及可靠性信息交互六个方面,其典型架构如图 1所示。
图 1 可靠性工作平台典型架构
在可靠性工作平台框架中,可靠性管理贯穿了可靠性工作的全部阶段,是指导和监督可靠性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环节。可靠性管理以可靠性工作程序和可靠性工作大纲为基础,对开展各项可靠性工作的时间、空间和人员进行相应的控制,对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管理,对可靠性评审和可靠性指标考核进行监督,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其他分析(包括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等)提供基础数据作为参考,保障产品可靠性信息与产品其他信息的实时交互;可靠性管理的流程同样是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的主要依据。
3、 可靠性工作平台的应用
可靠性工作平台要辅助可靠性工作规划来完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分析、评估与管理,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 在方案论证阶段提出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制定可靠性工作计划和可靠性工作大纲,建立可靠性工作程序;
2. 建立产品的可靠性工作平台,根据可靠性规划的要求建立产品可靠性管理计划,作为可靠性工作平台实施的指导;
3. 在产品研制阶段开展可靠性分配与可靠性预计工作,做到产品的基本可靠性参数评估对产品设计的及时反馈,为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提供依据,同时在设计改动的情况下进行可靠性再分配与再预计;
4. 在产品研制阶段开展任务可靠性建模工作,针对产品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功能原理和流程(考核冗余设计等)评估其实际使用状态的可靠性水平;
5. 产品研制阶段开展详细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CA)工作,针对产品组成的具体模型分析其所有故障模式对系统造成的潜在影响及其危害程度,分析结果同样作为产品设计改进/部分设计改进的依据;
6. 产品研制阶段开展耐环境设计、容差分析、热设计热分析、潜在通路分析等工作,提高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达到改善产品性能的效果;
7. 产品研制阶段根据需要开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工作,以及早排除安全隐患;
8. 产品设计及定型阶段开展相应的性能评估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包括环境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等),使用科学的可靠性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得到当前产品的可靠性水平,为可靠性增长设计提供依据;
9. 产品生产阶段开展工艺过程 FMEA 分析工作,以评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影响;
10. 收集产品设计、试验、生产、使用阶段的各类故障数据,根据可靠性管理流程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实现故障事件的完全处理,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提供统计数据基础;
11. 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分析工作;
12. 在产品全周期阶段开展可靠性信息交互,包括可靠性工作平台内部的数据交互以及可靠性工作平台与外围数据系统(如PDM、ERP等)间的数据交互。
可靠性工作平台的应用流程如图 2所示。
图 2 可靠性工作平台应用流程
#p#分页标题#e# 结论
可靠性工作在提高与控制产品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靠性工作应该贯穿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阶段,并与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设计有机结合。建立并实施科学的可靠性工作平台是系统化产品可靠性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设计分析的基础和手段,可靠性管理是可靠性工作平台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