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冷凝器的区别 可靠性资料 设备技术交流 09年6月3日 编辑 禁止掉头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大虾们来评论一下中国的技术和日本技术的区别: [[i]本帖最后由lzb4017700于2009-6-316:02编辑[/i]]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禁止掉头A lv5lv5 09年7月3日 [quote]原帖由[i]杨头[/i]于2009-7-317:21发表[url=pid=52669&ptid=6282][/url] 技术没按国界这么分。。 前者R23预冷最终温度会低些,后者R23预冷时空气温度稍高,因此冷却效果稍差。 两种冷凝器我都做过上百个 不过没精力分析是不是差15% 该数据测试必须在同一个箱子、同一个工况、同样环境温…[/quote] 前面说过:是在同样的系统,只是没有声明在同一个工况!! 呵呵呵呵!!!!!
杨头 lv4lv4 09年7月3日 技术没按国界这么分。。 前者R23预冷最终温度会低些,后者R23预冷时空气温度稍高,因此冷却效果稍差。 两种冷凝器我都做过上百个 不过没精力分析是不是差15% 该数据测试必须在同一个箱子、同一个工况、同样环境温度下测试才有对比性,不同工况测试会有差异,单讲个15%没有任何意义。
禁止掉头A lv5lv5 09年7月3日 [quote]原帖由[i]ml7067[/i]于2009-6-2922:18发表[url=pid=52142&ptid=6282][/url] 1、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冷媒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到底那种结构使交换更有效率,不仅要看管道设计,还要看压缩机排量(流量),更要看管道内冷媒的使用量; 2、“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quote] 听到的教授的口气!!!!!! 请指教笨人!!!!! 谢谢!!!!!!!!!!
ml7067 lv4lv4 09年6月29日 [quote]原帖由[i]lzb4017700[/i]于2009-6-413:56发表[url=pid=49879&ptid=6282][/url] 两个外形尺寸同样大小的冷凝器,同样的系统,装配同样型号的压缩机,用日本技术的压缩机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这就是国产环试试验箱的压缩机背负重担、整机运行噪音大的原因,造成系统早衰!!!…[/quote] 1、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冷媒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到底那种结构使交换更有效率,不仅要看管道设计,还要看压缩机排量(流量),更要看管道内冷媒的使用量; 2、“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压缩机的功率是用来压缩排除冷媒的,这个电流的使用是用来做功的,因此在压缩机做功时需要考虑压缩机的吸取口和排气口的压差,不同的压差会造成压缩机做功的不同,而不同的管路长度设计及毛细管、冷媒量等设计会造成不同的压差,同时影响压缩机的做功,从而影响电流。 3、“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不知楼主是怎么做试验的,同时请问两者的管路长度,管径,毛细长度,蒸发器长度等是否全部相同。
禁止掉头A lv5lv5 09年6月10日 [quote]原帖由[i]wangchunhui_ok[/i]于2009-6-917:40发表[url=pid=50264&ptid=6282][/url] 这个数据是lz做试验得来的还是听说的?[/quote] 尊敬滴这位大虾:这个数据是将我在上爱时候的技术应用到上海某公司的产品上得出来的结果。拿出来让懂得学习的大虾分享,当然也要看某些大虾有、无悟性! 呵呵!!!!
wangchunhui_ok lv2lv2 09年6月9日 [quote]原帖由[i]lzb4017700[/i]于2009-6-413:56发表[url=pid=49879&ptid=6282][/url] 两个外形尺寸同样大小的冷凝器,同样的系统,装配同样型号的压缩机,用日本技术的压缩机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这就是国产环试试验箱的压缩机背负重担、整机运行噪音大的原因,造成系统早衰!!!…[/quote] 这个数据是lz做试验得来的还是听说的?
kissinger521 lv4lv4 09年6月9日 [quote]原帖由[i]lzb4017700[/i]于2009-6-911:11发表[url=pid=50166&ptid=6282][/url] 呵呵!!老兄说的太少了!怕技术泄漏?多说点嘛!论坛上多交流交流!![/quote] 不是我不说,我之前也只是在一家空调厂做过短暂的时间,只知道个大概,具体的技术我也是说不清楚,知道的话肯定跟大家交流了!
禁止掉头A lv5lv5 09年6月9日 [quote]原帖由[i]kissinger521[/i]于2009-6-813:40发表[url=pid=50095&ptid=6282][/url] 冷凝器的走管及翅片的片距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制冷能力![/quote] 呵呵!!老兄说的太少了!怕技术泄漏?多说点嘛!论坛上多交流交流!!
禁止掉头A lv5lv5 09年6月4日 [quote]原帖由[i]巨孚仪器吴先生[/i]于2009-6-409:46发表[url=pid=49846&ptid=6282][/url] 个人倾向于国内的设计。其实,这两个设计方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1、材料真实,不论散热翅片还是冷媒铜管,其厚度其换热散热效率能否得以确保。2、工艺与焊接到位,若是有小沙眼或是焊接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保护,…[/quote] 两个外形尺寸同样大小的冷凝器,同样的系统,装配同样型号的压缩机,用日本技术的压缩机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这就是国产环试试验箱的压缩机背负重担、整机运行噪音大的原因,造成系统早衰!!! [[i]本帖最后由lzb4017700于2009-6-910:26编辑[/i]]
巨孚仪器吴先生 lv4lv4 09年6月4日 个人倾向于国内的设计。其实,这两个设计方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1、材料真实,不论散热翅片还是冷媒铜管,其厚度其换热散热效率能否得以确保。2、工艺与焊接到位,若是有小沙眼或是焊接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保护,后续就不好玩的了。
[quote]原帖由[i]杨头[/i]于2009-7-317:21发表[url=pid=52669&ptid=6282][/url]
技术没按国界这么分。。
前者R23预冷最终温度会低些,后者R23预冷时空气温度稍高,因此冷却效果稍差。
两种冷凝器我都做过上百个
不过没精力分析是不是差15%
该数据测试必须在同一个箱子、同一个工况、同样环境温…[/quote]
前面说过:是在同样的系统,只是没有声明在同一个工况!!
呵呵呵呵!!!!!
技术没按国界这么分。。
前者R23预冷最终温度会低些,后者R23预冷时空气温度稍高,因此冷却效果稍差。
两种冷凝器我都做过上百个
不过没精力分析是不是差15%
该数据测试必须在同一个箱子、同一个工况、同样环境温度下测试才有对比性,不同工况测试会有差异,单讲个15%没有任何意义。
[quote]原帖由[i]ml7067[/i]于2009-6-2922:18发表[url=pid=52142&ptid=6282][/url]
1、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冷媒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到底那种结构使交换更有效率,不仅要看管道设计,还要看压缩机排量(流量),更要看管道内冷媒的使用量;
2、“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quote]
听到的教授的口气!!!!!!
请指教笨人!!!!!
谢谢!!!!!!!!!!
[quote]原帖由[i]lzb4017700[/i]于2009-6-413:56发表[url=pid=49879&ptid=6282][/url]
两个外形尺寸同样大小的冷凝器,同样的系统,装配同样型号的压缩机,用日本技术的压缩机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这就是国产环试试验箱的压缩机背负重担、整机运行噪音大的原因,造成系统早衰!!!…[/quote]
1、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冷媒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到底那种结构使交换更有效率,不仅要看管道设计,还要看压缩机排量(流量),更要看管道内冷媒的使用量;
2、“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压缩机的功率是用来压缩排除冷媒的,这个电流的使用是用来做功的,因此在压缩机做功时需要考虑压缩机的吸取口和排气口的压差,不同的压差会造成压缩机做功的不同,而不同的管路长度设计及毛细管、冷媒量等设计会造成不同的压差,同时影响压缩机的做功,从而影响电流。
3、“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不知楼主是怎么做试验的,同时请问两者的管路长度,管径,毛细长度,蒸发器长度等是否全部相同。
要具体计算或做试验看看。
[quote]原帖由[i]wangchunhui_ok[/i]于2009-6-917:40发表[url=pid=50264&ptid=6282][/url]
这个数据是lz做试验得来的还是听说的?[/quote]
尊敬滴这位大虾:这个数据是将我在上爱时候的技术应用到上海某公司的产品上得出来的结果。拿出来让懂得学习的大虾分享,当然也要看某些大虾有、无悟性!
呵呵!!!!
[quote]原帖由[i]lzb4017700[/i]于2009-6-413:56发表[url=pid=49879&ptid=6282][/url]
两个外形尺寸同样大小的冷凝器,同样的系统,装配同样型号的压缩机,用日本技术的压缩机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这就是国产环试试验箱的压缩机背负重担、整机运行噪音大的原因,造成系统早衰!!!…[/quote]
这个数据是lz做试验得来的还是听说的?
[quote]原帖由[i]lzb4017700[/i]于2009-6-911:11发表[url=pid=50166&ptid=6282][/url]
呵呵!!老兄说的太少了!怕技术泄漏?多说点嘛!论坛上多交流交流!![/quote]
不是我不说,我之前也只是在一家空调厂做过短暂的时间,只知道个大概,具体的技术我也是说不清楚,知道的话肯定跟大家交流了!
[quote]原帖由[i]kissinger521[/i]于2009-6-813:40发表[url=pid=50095&ptid=6282][/url]
冷凝器的走管及翅片的片距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制冷能力![/quote]
呵呵!!老兄说的太少了!怕技术泄漏?多说点嘛!论坛上多交流交流!!
冷凝器的走管及翅片的片距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制冷能力!
[quote]原帖由[i]巨孚仪器吴先生[/i]于2009-6-409:46发表[url=pid=49846&ptid=6282][/url]
个人倾向于国内的设计。其实,这两个设计方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1、材料真实,不论散热翅片还是冷媒铜管,其厚度其换热散热效率能否得以确保。2、工艺与焊接到位,若是有小沙眼或是焊接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保护,…[/quote]
两个外形尺寸同样大小的冷凝器,同样的系统,装配同样型号的压缩机,用日本技术的压缩机运行电流比用中国技术的运行电流要小15%,这就是国产环试试验箱的压缩机背负重担、整机运行噪音大的原因,造成系统早衰!!!
[[i]本帖最后由lzb4017700于2009-6-910:26编辑[/i]]
个人倾向于国内的设计。其实,这两个设计方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1、材料真实,不论散热翅片还是冷媒铜管,其厚度其换热散热效率能否得以确保。2、工艺与焊接到位,若是有小沙眼或是焊接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保护,后续就不好玩的了。
冷凝器的散热能力优劣将直接影响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从图中看应该前者的散热效率要高于后者。
呵呵,技术无国界。
期待大家的积极回答咯:handshake
这个有什么区别呢???还是各有各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