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有没有做过oled可靠性测试的? 可靠性技术 新手提问 09年8月8日 编辑 1050059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如题:还请各位大虾多多帮忙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谢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yeh lv6lv6 09年8月9日 [quote]原帖由[i]1050059[/i]于2009-8-821:53发表[url=pid=55967&ptid=6889][/url] 如题:还请各位大虾多多帮忙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谢了[/quote] OLED的发光原理类似发光二极管,可参考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LED的可靠性是以半衰期(即光输出量减少到最初值一半的时间)来表徵,大概在1万到10万小时之间LED的可靠性测试包括静电敏感度特性、寿命、环境特性等指针的测试。静电敏感度特性是指LED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某些LED由于电阻率较高,且正负电极距离很短,若两端的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值时,这一静电电压会击穿PN结,严重时可将PN结击穿导致LED失效,因此必须对LED的静电敏感度特性进行测试,获得LED的静电放电故障临界电压。目前一般采用人体方式、机器方式、器件充电方式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静电放电现象。 为了观察LED在长期连续使用情况下光性能的变化规律,需要对LED进行抽样试验,通过长期观察和统计获得LED寿命参数。对于LED环境特性的试验往往采用模拟LED在应用中遇到的各类自然侵袭,一般有:高低温冲击试验、湿度回圈试验、潮湿试验、盐雾试验、沙尘试验、辐照试验、振动和冲击试验、跌落试验、离心加速度试验等。一般测试低功率LED的可靠性具体项目有以下几点: 1.焊锡耐热性:260℃±5℃,5Sec,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2.温度回圈试验:85℃(30min)—转换5min—40℃(30min)为1cycle,需做50cycle,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3.热冲击试验:100℃(5min)—转换10sec—10℃(5min)1cycle,需做50cycle,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4.高温存贮试验:在温度100℃环境下放置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5.低温存贮试验:在温度40℃环境下放置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6.高温高湿放置试验:在温度85℃/相对湿度85%RH环境下放置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7.引脚拉力试验:依据引脚截面积的大小施加重力/30Sec,引脚须无拉脱及松动,电气特性无异常。 8.引脚弯折试验:依据引脚截面积的大小施加重力,弯折±90度(距本体3mm处)2回,引脚须无折断及松动,电气特性无异常。 9.寿命试验:施加IF电流,连续工作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备注:在环境与寿命可靠度试验后,需在25℃下放置24Hrs再测试电气特性。
yeh lv6lv6 09年8月9日 oled是那种东东?? OLED基本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OEL)是一门相当新的显示技术。要认识OLED的发光原理,必须先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谈起,LED是利用三、五族材料(如Ga、In、P等)的电子及电洞结合过程之能阶转换产生光子(photon)发光,不同材料会释放不同的能阶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而OLED发光的原理与LED近似,不过材料改用有机物质,其优点是被有机材料吸收的光子,其频率大部分落在可见光频谱外,故OLED显示器在动作时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光。 而OLED的基本结构(如图二),正极为一层薄而透明具导电性质的铟锡氧化物(ITO),阴极为金属组合物,将有机材料层包夹其中[包括电洞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通入适当的电流(I),注入正极的电洞与阴极来的电荷在发光层结合时,释放的能量激发有机材料产生光线,而不同的有机材料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若以材料的组成分子大小来看,可分为小分子(OLED)及高分子(PLED)二种;依驱动方式,OLED可概分为主动矩阵式OLED(ActiveMatrixOLED;AMOLED)与被动矩阵式OLED(PassiveMatrixOLED;PMOLED)。 依OLED的有机发光材料来看,可简单区分为小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1.小分子OLED是利用蒸镀法(Evaporating)制程,美商柯达(Kodak),是率先研发的领导厂商,在1987年由邓青云所属的研究小组,成功研发出使用热蒸镀方式制成的OLED元件,成为第一批实作产品,也造就目前小分子OLED专利权多数掌握在Kodak手上。 小分子OLED虽然发展较早、制程较成熟,但材料特性上仍有缺点,如无法与溶剂配合、极易为氧气及被水分所破坏等。故须使用真空蒸镀及封装设备,造成制程复杂、难度提高,尤其使用真空设备运行成本相当高昂。此外高温蒸镀导致材料镀到基板的效率不高(多数附着在MASK及真空槽壁上)。且真空制程在实现大尺寸产品有其困难,故现阶段小分子OLED的应用多在小尺寸面板。 高分子PLED在1990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小组首次发表,后来移转至新公司CambridgeDisplayTechnology(CDT),故PLED的基本专利权由CDT所掌握。其依发光材料区分又可分成π共轭高分子及色素高分子,制程上大多是以涂布法(Coating)来制造,而目前则开始利用喷墨式(Ink-JetPrinting)制程来发展高分子全彩产品,可大幅简化制程降低成本。 2.PLED技术较新,其优点是制程可利用涂布法或更进步的喷墨式制造,由于不需使用大型的真空设备,因此制程可大幅简化,投资较小。此外喷墨式有机材料效率较高,且基板尺寸无限制,在发展大尺寸显示器有极高的吸引力;缺点方面,发光材料在寿命、发光效率等性能仍较OLED差,尤其蓝色的发光材料的寿命待努力;此外在电力效率也是问题,必须在材料特性寻求突破;而色彩的安定性、纯度也有改善的空间。虽然领导厂商CDT认为,PLED可望于2005年在技术上与OLED达到相同水平,不过就目前现况来看,PLED还有相当多问题需要解决,离产品商业化仍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整体来看,OLED、PLED在材料特性上各有优缺点,但以现阶段发展来看,小分子OLED显然处于领先地位,不管在电气特性、生产安定性,都得到客户的肯定,也吸引众多厂商投入。故目前量产的OLED几乎都使用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OLED原理与结构 SMOLED/PolymerOLED的发光原理类似发光二极管,同样是利用材料的特性,将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电洞传输层(HoleTransportLayer,HTL)和发光材料层(EmittingMaterialLayer,EML)结合,而将电子激发的形式降回基态,将多余的能量以光波的形式释出,因而达到不同波长的发光元件的产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依其所使用的有机薄膜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二类,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被称为SMOLED,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则被称为PolymerOLED。 OLED之优点 ○省电 ○超薄厚度:Total1.65mm(含偏光板) ○重量轻 ○视角宽:>160度,无视角限制 ○反应时间快:Byμsecond ○高对比:100:1 ○高辉度效率 ○高亮度:.>100CD/m2(不含偏光板) ○多色及彩色(RGB)元件皆可制作 ○使用温度范围广:-30℃~80℃ [[i]本帖最后由yeh于2009-8-911:02编辑[/i]]
高手真多啊!
观摩
OLED现在很难买料,几乎被Apple等国际大厂买断
高人学习了!!
thanks!
多谢分享:lol
顶了先收藏以后备用
晕,这个是最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及要求啊。
你可以去找昆山维信诺问问
多谢,不知道相关资料出处?
yeh是高人,多谢分享。
好资料啊,请问资料出处是哪里?
[quote]原帖由[i]1050059[/i]于2009-8-821:53发表[url=pid=55967&ptid=6889][/url]
如题:还请各位大虾多多帮忙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谢了[/quote]
OLED的发光原理类似发光二极管,可参考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LED的可靠性是以半衰期(即光输出量减少到最初值一半的时间)来表徵,大概在1万到10万小时之间LED的可靠性测试包括静电敏感度特性、寿命、环境特性等指针的测试。静电敏感度特性是指LED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某些LED由于电阻率较高,且正负电极距离很短,若两端的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值时,这一静电电压会击穿PN结,严重时可将PN结击穿导致LED失效,因此必须对LED的静电敏感度特性进行测试,获得LED的静电放电故障临界电压。目前一般采用人体方式、机器方式、器件充电方式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静电放电现象。
为了观察LED在长期连续使用情况下光性能的变化规律,需要对LED进行抽样试验,通过长期观察和统计获得LED寿命参数。对于LED环境特性的试验往往采用模拟LED在应用中遇到的各类自然侵袭,一般有:高低温冲击试验、湿度回圈试验、潮湿试验、盐雾试验、沙尘试验、辐照试验、振动和冲击试验、跌落试验、离心加速度试验等。一般测试低功率LED的可靠性具体项目有以下几点:
1.焊锡耐热性:260℃±5℃,5Sec,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2.温度回圈试验:85℃(30min)—转换5min—40℃(30min)为1cycle,需做50cycle,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3.热冲击试验:100℃(5min)—转换10sec—10℃(5min)1cycle,需做50cycle,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4.高温存贮试验:在温度100℃环境下放置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5.低温存贮试验:在温度40℃环境下放置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6.高温高湿放置试验:在温度85℃/相对湿度85%RH环境下放置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7.引脚拉力试验:依据引脚截面积的大小施加重力/30Sec,引脚须无拉脱及松动,电气特性无异常。
8.引脚弯折试验:依据引脚截面积的大小施加重力,弯折±90度(距本体3mm处)2回,引脚须无折断及松动,电气特性无异常。
9.寿命试验:施加IF电流,连续工作1000Hrs,外观和电气特性无异常。
备注:在环境与寿命可靠度试验后,需在25℃下放置24Hrs再测试电气特性。
oled是那种东东??
OLED基本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OEL)是一门相当新的显示技术。要认识OLED的发光原理,必须先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谈起,LED是利用三、五族材料(如Ga、In、P等)的电子及电洞结合过程之能阶转换产生光子(photon)发光,不同材料会释放不同的能阶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而OLED发光的原理与LED近似,不过材料改用有机物质,其优点是被有机材料吸收的光子,其频率大部分落在可见光频谱外,故OLED显示器在动作时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光。
而OLED的基本结构(如图二),正极为一层薄而透明具导电性质的铟锡氧化物(ITO),阴极为金属组合物,将有机材料层包夹其中[包括电洞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通入适当的电流(I),注入正极的电洞与阴极来的电荷在发光层结合时,释放的能量激发有机材料产生光线,而不同的有机材料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若以材料的组成分子大小来看,可分为小分子(OLED)及高分子(PLED)二种;依驱动方式,OLED可概分为主动矩阵式OLED(ActiveMatrixOLED;AMOLED)与被动矩阵式OLED(PassiveMatrixOLED;PMOLED)。
依OLED的有机发光材料来看,可简单区分为小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1.小分子OLED是利用蒸镀法(Evaporating)制程,美商柯达(Kodak),是率先研发的领导厂商,在1987年由邓青云所属的研究小组,成功研发出使用热蒸镀方式制成的OLED元件,成为第一批实作产品,也造就目前小分子OLED专利权多数掌握在Kodak手上。
小分子OLED虽然发展较早、制程较成熟,但材料特性上仍有缺点,如无法与溶剂配合、极易为氧气及被水分所破坏等。故须使用真空蒸镀及封装设备,造成制程复杂、难度提高,尤其使用真空设备运行成本相当高昂。此外高温蒸镀导致材料镀到基板的效率不高(多数附着在MASK及真空槽壁上)。且真空制程在实现大尺寸产品有其困难,故现阶段小分子OLED的应用多在小尺寸面板。
高分子PLED在1990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小组首次发表,后来移转至新公司CambridgeDisplayTechnology(CDT),故PLED的基本专利权由CDT所掌握。其依发光材料区分又可分成π共轭高分子及色素高分子,制程上大多是以涂布法(Coating)来制造,而目前则开始利用喷墨式(Ink-JetPrinting)制程来发展高分子全彩产品,可大幅简化制程降低成本。
2.PLED技术较新,其优点是制程可利用涂布法或更进步的喷墨式制造,由于不需使用大型的真空设备,因此制程可大幅简化,投资较小。此外喷墨式有机材料效率较高,且基板尺寸无限制,在发展大尺寸显示器有极高的吸引力;缺点方面,发光材料在寿命、发光效率等性能仍较OLED差,尤其蓝色的发光材料的寿命待努力;此外在电力效率也是问题,必须在材料特性寻求突破;而色彩的安定性、纯度也有改善的空间。虽然领导厂商CDT认为,PLED可望于2005年在技术上与OLED达到相同水平,不过就目前现况来看,PLED还有相当多问题需要解决,离产品商业化仍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整体来看,OLED、PLED在材料特性上各有优缺点,但以现阶段发展来看,小分子OLED显然处于领先地位,不管在电气特性、生产安定性,都得到客户的肯定,也吸引众多厂商投入。故目前量产的OLED几乎都使用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OLED原理与结构
SMOLED/PolymerOLED的发光原理类似发光二极管,同样是利用材料的特性,将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电洞传输层(HoleTransportLayer,HTL)和发光材料层(EmittingMaterialLayer,EML)结合,而将电子激发的形式降回基态,将多余的能量以光波的形式释出,因而达到不同波长的发光元件的产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依其所使用的有机薄膜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二类,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被称为SMOLED,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则被称为PolymerOLED。
OLED之优点
○省电
○超薄厚度:Total1.65mm(含偏光板)
○重量轻
○视角宽:>160度,无视角限制
○反应时间快:Byμsecond
○高对比:100:1
○高辉度效率
○高亮度:.>100CD/m2(不含偏光板)
○多色及彩色(RGB)元件皆可制作
○使用温度范围广:-30℃~80℃
[[i]本帖最后由yeh于2009-8-911:02编辑[/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