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E/F 综合保障的特点分析
于晓伟 曾天翔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F/A-18E/F 新型保障模式产生的背景;接着较详细分析了其综合保障的特点,包括保障目标、保障团队、保障原则、保障合同以及
保障方案等;最后分析了此保障模式实施的效果并从费用节约方面与以往的保障模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F/A-18E/F、综合保障、保障团队、特点分析
F/A-18E/F是美国波音公司在F/A-18C/D飞机基础上发展的舰载攻击机。F/A-18E/F的保障模式与以往不同,它采用了建制保障和民间保障相结合的综合
保障模式,是美国海军航空兵保障转型的开始。
一、F/A-18E/F 综合保障模式的实施背景
美国总审计署2002 年的审计报告指出了近几年来海军航空备件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对于海军的H-53 直升机、F/A-18 和AV-8B 战斗攻击机,海军所管理
的部件价格从1994 财年到1999 财年平均提高了12%,从1999 财年到2002 财年继续提高,平均达到37%。美国防部也统计出每年需要约590 亿美元用于武器系
统的使用与保障费用。为了节约费用,美国防部1998 年作出了改进保障模式的指示,将传统上由政府部门进行的保障行为逐步移交给工业部门。
为此,美国海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便将保障基础设施体系转化为灵巧的过程驱动系统。在此系统中,用户很简单地就可启动提供最有价值产品和服务
的全球资源网络。进行这项改革的基本商业原则就是改善用户保障环境和进行全
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包括可靠性、维修性、可用性、经济可承受性。海军库存控
制处建立了“基于性能”的保障项目,以便达到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制定的提高
保障、减少基础设施、降低海军武器系统拥有费用的总目标。截止到2002 年5
月,海军在此项目下已签署了51 个“基于性能”的航空保障合同,另有45 个项
目正在商谈中。
二、 F/A-18E/F 综合保障的实施
1、保障目标
美国海军航空兵武器系统部F/A-18项目办公室确立了将F/A-18E/F飞机武器
系统的费用降低20%的总体目标,评估了用于达到和保持海军战备完好性主要目
标的备选总体保障方案。并特别指出,保障方案要满足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
三级维修要求。基层级维修包括进行广泛的机内测试,达到快速的再次出动能力,
进行日常的再次出动检查,发动机拆卸和更换等内容。中继级维修要求投资要少,
达到低费用利用现有海军/原始设备制造商/地区的能力。基地级维修包括在美国
维修基地、原始设备制造商或国内工业部门进行的超出中继级能力的零部件维
修。并且要求在保障结构体系中达到以最低的费用运行,在北约范围内形成充分
协调一致的维修和运行体系。
2、 成立“综合战备完好性保障协作团队”
海军航空兵武器系统部于1999年7月发布对F/A-18E/F保障方案进行评估的
商业研究费用分析,并与飞机的主要制造商–波音公司联合成立了F/A-18E/F“综
合战备完好性保障协作团队”(FIRST),即为F/A-18E/F武器系统提供综合保障的
政府/工业联合小组。FIRST项目以基于性能的保障合同为基础,由承包商提供全
面的保障,包括海军需求计划、零部件采办和服务、可靠性提高、物资配置和过
时淘汰管理、零部件入库和运输、数据确认、以及与海军交流等内容。其保障网
络如图1所示。FIRST项目的目的是满足机队战备完好性要求,运用最好的商业
准则降低海军的总拥有费用,改善保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