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研究在飞机维护中的应用

可靠性研究在飞机维护中的应用

文/靳功(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可靠性研究工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生产的飞机由于电子设备经常出现故障飞近机半数不能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防部组织人力展开对电子管的可靠性研究,标志着可靠性研究的起步。
1950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电子设备研究小组”,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并于1957年提出了一系列的AGREE报告,这成为以后进行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从这时起可靠性作为一门学科已确定了基本方向。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美国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ainability Analysis),并把此方法用于民航飞机维修大纲的制定;在优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以飞机系统的可靠性特征为依据,对该系统的功能、故障模式及后果进行逻辑性的分析,从而确定适当而有效的维护措施。并初步确定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性分析(RCMA)的主要工作步骤:
(1)确定重要功能产品;
(2)进行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
(3)应用逻辑决策图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
(4)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间隔时间;
(5)提出预防维修工作维修级别的建议;
(6)进行维修间隔探索。

从1954年开始,美国每年都要举行可靠性年会,组织一些高级社团,学院和政府执行人员,可靠性和维修性学科专家等,进行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和讨论,并成立了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使可靠性技术成为了国际化的技术。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了有关可靠性评估的研究工作。自1984年开始,
在国防科工委的统一一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可靠性与可维修性的基础规定和标准。1985年科工委颁发的“航空技术装备寿命与可靠性工作暂行规定”是我国航空工业的可靠性与可维修性工程全面进入工程实践和系统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1987年和1 9 8 8年先后颁发的国家军用标准GJB368-87“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和GJB4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可以说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基础标准。
80年代后期,可靠性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 993年原国防科工委所发的文件航空装备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中更加强调了航空装备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重要意义,提出“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工程是航空装备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各级有关部门应按常规武器研制程序,将其纳入型号研制计划加强管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

在进行可靠性研究时,故障树分析和故障树仿真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1.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所使用的故障树有两种作用,一是已知故障为顶事件,通过建造的逻辑故障树,分析与判断发生此故障的环节与原因(底事件),这是自上而下的故障分析。二是求顶事件(故障)的发生相5}率,由底事件的已知故障相5}率情况,按逻辑建树, 自下而上的分析,通常用于故障与发生事件的预测以及计算其可靠度。
2.故障树仿真
通过应用故障树仿真分析方法可以得到系统可靠性的点估计值,还可以得到各种统计值的分布函数,采用曲线和直方图等形式表达出来,对于深入了解系统具有很大帮助。此外,借助于仿真的运行过程,还可以观察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可靠性所产生的作用,并且获得系统内部更加多的可靠性信息,这对于改进系统或重新设计系统均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文件下载:文件名.rar
密码或说明:可靠性研究在飞机维护中的应用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可靠性动态

盐雾腐蚀试验箱

2009-6-25 12:37:33

可靠性动态

RELIABILITY CAP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2009-6-26 17:25: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