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作为民用的消费电子制造商,可靠性工作该怎样展开? 可靠性技术 新手提问 09年11月27日 编辑 xuzhangjian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民用消费设备,需要考虑研发周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还需考虑成本?怎样展开可靠性工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fanweipin lv5lv5 09年11月28日 俱兴兄说得一点都不极端,这是现实,生产周期能持续3个月就可以烧高香了,有时一单200-300就以后再也没有了,何来的可靠性,只是挂嘴上说的.老板挣钱第一.套话也是要说说的.
俱兴 lv5lv5 09年11月28日 是啊!在消费电子这样一个产品寿命周期短、成本敏感、市场竞争机制不规范的领域内,可靠性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益,得到认可。这可是个大难题啊!据我了解,有的本土手机、MP3厂家一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也就30天,生产周期也就持续3个月,然后这个型号就停产了。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是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可靠性方面的工作真是太难开展了。
perrier lv4lv4 09年11月28日 客观的讲可靠性工作受不受重视,取决于我们这些可靠性从业人员能不能通过开展可靠性工作为企业带来真正产品可靠性的提升;如果老板们看到产品可靠性提升是可行的、有益的,可靠性的重要程度自然就得到认可了;
adminM可靠性网管理员 lv6lv6 09年11月28日 呵呵,励志的语句可以多看看。 民品现在在可靠性方面应用的少一些。当然方向上还是向上的。 这么多年来,中国民用的一些产品,有多少关注过质量,关注过可靠性。以后总要还上的。。。
俱兴 lv5lv5 09年11月28日 版主开始励志教育了啊!呵呵~~~其实这个问题正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民品不想象军品,可以不计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军品的可靠性是在与自然属性做斗争,而民品的可靠性是在与成本做斗争。没有最好的样板,只有最适合自身企业的模式。
perrier lv4lv4 09年11月28日 首先要看你们是自由品牌还是帮别人做代工;如果帮别人做代工,可以利用客户的要求逐步推进;先从可靠性测试开始逐步建立失效分析能力,然后慢慢完善整个可靠性工程体系;如果是自有品牌,公司既然开展可靠性工作了,证明公司高层还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以要利用这一点先找几个做的好的同行产品做比对测试,让公司高层认识到产品可靠性的差距,然后自然会重视可靠性工作的开展;至于具体实施就要看你们公司的现状了;
民品都是靠成熟的技术,可靠性,太少
华为公司、长虹的做法可以学习
同意樓上的說法
有意义的讨论
山寨机就不该谈可靠性
大家还是省省吧
新闻联播喊你回家吃饭呢
哈哈
楼上说得很对,这类产品主要关注在抢先占有市场,对后续问题考虑得很少
军品是筛选出来的。
民品要做好,也要走军品的路子。只是要求低一点。
同感啊!老范!老板眼里只有钱!我申请2000块钱做个分析,结果没分析出想要的结果来,老大感觉我在忽悠他似的!难做啊!
俱兴兄说得一点都不极端,这是现实,生产周期能持续3个月就可以烧高香了,有时一单200-300就以后再也没有了,何来的可靠性,只是挂嘴上说的.老板挣钱第一.套话也是要说说的.
是啊!在消费电子这样一个产品寿命周期短、成本敏感、市场竞争机制不规范的领域内,可靠性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益,得到认可。这可是个大难题啊!据我了解,有的本土手机、MP3厂家一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也就30天,生产周期也就持续3个月,然后这个型号就停产了。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是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可靠性方面的工作真是太难开展了。
客观的讲可靠性工作受不受重视,取决于我们这些可靠性从业人员能不能通过开展可靠性工作为企业带来真正产品可靠性的提升;如果老板们看到产品可靠性提升是可行的、有益的,可靠性的重要程度自然就得到认可了;
ADMIN周末还在坛子里啊!辛苦了!希望可靠性事业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对于我们这些从业者也是个大好的机会!
呵呵,励志的语句可以多看看。
民品现在在可靠性方面应用的少一些。当然方向上还是向上的。
这么多年来,中国民用的一些产品,有多少关注过质量,关注过可靠性。以后总要还上的。。。
版主开始励志教育了啊!呵呵~~~其实这个问题正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民品不想象军品,可以不计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军品的可靠性是在与自然属性做斗争,而民品的可靠性是在与成本做斗争。没有最好的样板,只有最适合自身企业的模式。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首先要看你们是自由品牌还是帮别人做代工;如果帮别人做代工,可以利用客户的要求逐步推进;先从可靠性测试开始逐步建立失效分析能力,然后慢慢完善整个可靠性工程体系;如果是自有品牌,公司既然开展可靠性工作了,证明公司高层还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以要利用这一点先找几个做的好的同行产品做比对测试,让公司高层认识到产品可靠性的差距,然后自然会重视可靠性工作的开展;至于具体实施就要看你们公司的现状了;
同意樓上的說法
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