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可靠性物理实验室”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座信息。
欢迎参加远程系列讲座:
“产品可靠性工程实践的理论和原则——产品可靠性系列长期远程讲座”
2021.5.27将进行:第02讲 基于成/败假定的二项分布可以用来确定试验的样本量,但工业标准中为啥没有呢?哪里有啥不对吗?
如果您也有下面这样的问题,请参加我们的远程系列讲座,这些将是这次课程的重点讲授和讨论内容。
第01讲相关问题以及可能进行延伸讨论:
产品试验中、在保障试验结果置信度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样本量吗?那提高试验的加速因子似乎能够减少样本的使用是啥意思?
产品试验如何考虑降低试验的成本?都存在哪些主要的考虑因素?
很多的产品试验都可能存在样本量不足、试验结果置信度不高的问题,以前听说有所谓的“小样本理论”是啥?能解决这一问题吗?
那如果试验样本在实际的工程条件下就是不足,工程中如何处理呢?有什么工程实践惯例和处置思路呢?
课程由讲授+讨论部分组成,讲授部分一般为2个课时,可免费报名参加。
免费规则如下:转发本条推送到朋友圈(随便说点啥都行),将朋友圈截图发邮件至support.faprl@buaa.edu.cn获取免费参加讲授部分资格。
讨论部分一般为2~3个课时,需要付费参加,付费参加本专题全套课程直接发邮件报名即可。
讲座专题预告之二:产品可靠性评价的充分性问题
如果您在工程实践中关注到或是涉及到如下的问题,则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就是有关产品可靠性评价充分性的一类问题:
产品做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试验、在交付用户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为啥还是不断地出问题呢?什么地方做错了呢?
在对产品进行试验和考核的时候,到底要做多少、要做哪些试验才是充分的呢?如何才能事先知道呢?
产品可靠性评价的充分性问题是样本数量不足造成的吗?
在工程上有办法或是流程定义一定数量和类型的试验、当产品通过了这样的试验就能够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吗?
这些问题有啥理论上的说法吗?有啥理论能够支撑问题的解决吗?
第三次产品可靠性远程讲座说明将于2021.5.19 19:30进行,感兴趣届时可扫码入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