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掉头 发表于 2012-9-20 10:08:07

日本、德国、美国如何对待技术人员:

此贴本应发在谈天说地板块,但是此贴事例关乎到做设备的厂家的发展,所以发在可靠性试验设备板块里,供来这里的老板参考学习:不收费!!!!
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老板面前都属于工人,有些企业呢美其名曰:技工、技师、技术员、工程师。特别是在我们环境试验设备的生产企业,无法生成流水线。这类型的工人是必不可缺,我们行业内的几家国货企业,一直在谋求试验箱生产的程序化,试图使用劳动力价值偏低的普工来完成生产,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产品品质的下降,公司名誉的下降等等不良后果。结果很好笑:接到非标的试验设备就傻了眼,为什么呢?因为我最近接到一个单子,客户要一台1立方的高低温试验箱,单单是要求线性每分钟3度。客户说:“你们会做??????连重庆银河都做不了,你们能做吗?????!!!”
所以在此发此贴,以警示打这种怪注意的老板们,好好学学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的优点。不要让国货老是这样一塌糊涂的走下去。我希望我们国货能为国人争光!!!!尽快的让做可靠性试验的大虾们觉得国货就是好,买夫妻未死干嘛?买爱死陪客的干嘛?买氨基拉桶的干嘛?买那个什么客来霉的干嘛?
这才是正道!!!!!!!!

开始上课:

日本——特殊聘用制缓解技工短缺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技术工程师短缺状况相对缓和。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企业有着独具特色的用工制度。为保存竞争力,在危机时期,日本企业通常对技术工程师的裁减有所保留。有的企业即使削减工资也不大量裁减技术工程师,这大幅缓解了经济景气时期熟练技术工人和特殊技术工程师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企业有权决定特殊技术工人的聘用年限。一些中小企业对熟练技术工程师和有特殊技术的人才,甚至聘用到70岁以上或直至本人提出辞职为止。


  日本企业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方面,有一套成熟的模式。日本全社会或制造业整体确立了对熟练技术工程师的认证体制。企业在员工录用上,对于有技术学历与没有技术学历、有技术资质与没有技术资质的应聘人员,在录用与否、收入多少等方面,有严格、公平、公开的区别对待。这对于具有技术学历、技术资质的人有感召力,对没有技术学历和技术资质的人有学习技术、取得技术资质的激励作用。此外,日本企业对于熟悉和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工程师,还建立了鼓励技术进步的机制。即使是看似简单重复劳动,日本企业也鼓励工程师不断提出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的合理化建议。


德国——降低国外优秀人才入籍“门槛”[/color]

  德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德国舆论认为,本轮经济危机过后,经济一旦复苏,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德国经济研究所去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到2014年德国将缺少约22万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一缺口到2020年可能扩大到42.5万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二战后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陆续退休;二是德国青少年对学习理工科的兴趣减退,高校培养的人才青黄不接。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对德国经济产生影响。德国黑森州不久前对中小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约2/3的企业苦于找不到合格的专业人才,因此产品质量和订单数额都出现下降现象。
有鉴于此,德国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坚持职业教育双轨制的传统,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二是加强培养高学历专业人才。德国各州联合决定,允许未上过大学的熟练工人进入高校学习。三是调整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外国专业人才。2008年,德国通过了一项劳工移民法,降低了国外优秀人才加入德国籍的“门槛”,其中规定,从2009年起,这些人员不必达到每年8.64万欧元的年薪,只需达6.36万欧元年薪即可获德国长期居留权;获得受德国承认的外国高校毕业证书的大学生,如果连续两年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获得在德国工作性质的居留许可。德国劳动和社会部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最好的人才,加强德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美国——企业把保留和训练员工当作大事
  熟练技术工人短缺已困扰美国制造业很多年。尽管金融危机使美国制造业裁员200万人,很多制造企业仍面临人才短缺瓶颈。美国一些制造商表示,工程师和一线熟练工人最为短缺。波音公司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里克·斯蒂芬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说,到2015年,该飞机制造商40%的工人将达到退休年龄。“这就是说,在5年内将有6万名员工符合退休资格。我们认为招聘渠道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旨在促进美国技工教育的西门子基金会总裁吉姆·瓦莱表示,德国工程集团西门子在美国有大约600个工程师职位空缺,高于去年的500个。

  美国制造业工人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二战后的20年间(即所谓“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开始大量退休。美国智库就业政策基金会的预测说,如果美国经济要保持3%的年平均增长率,今后30年需要增加5800万工人,但以目前人口增长率来看,只能满足2300万的需求。

  虽然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达6万美元,比服务行业高出1/4,很多年轻人仍不愿意从事制造业。美国劳工部说,年轻人没有意识到技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重要性,致使美国制造业可能后继无人。另外,美国制造业结构的变动也对人才构成带来影响。美国正从重工业制造,如汽车、化工,向高科技制造业,如高速计算机芯片产业转变。据统计,美国2009年生产汽车和化工产品的能力分别下滑了4.4%和1.7%,为60年来最大跌幅。半导体生产能力却在同期增长了10.4%。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专业技术工人短缺更为突出。

gykhl 发表于 2012-9-20 15:45:51

好贴!我认为技术是很光荣的职业。
只是个人狭隘的见解:lol:总感觉做技术才有那种实实在在的踏实,本人是理工科毕业的电子专业

做过两年的质量工作,感觉天天就是扯淡,就回到老本行发现还是可靠性这样的技术行业,更适合自己,看好技术工程师的未来!!

禁止掉头 发表于 2012-9-20 16:45:56

二楼老兄:我也认为技术是很光荣的职业。但是现在像中国这样的现状,大部分企业的方针政策对搞技术的来说很残酷:@,我是不会后悔走上了技术这条路,但是我知道我儿子他们的年代也转变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所以我不让我儿子搞技术。

juweish2012 发表于 2012-9-20 20:51:34

:lol技术固然重要,销售也是必须的,我坚持将销售路线走到底。

禁止掉头 发表于 2012-9-20 21:02:06

juweish2012发表于2012-9-2020:51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固然重要,销售也是必须的,我坚持将销售路线走到底。

你走的是你选择的路,,,,没错,,,,现在的中国:没有对与错!!!!!浮云都是神马!!!!

终将会逝去!!!!!!!!!!!!!!!!!!!1

ciomp_achilles 发表于 2012-9-21 08:46:09

技术工人终究有一天会随着制造技术和工艺的成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不过这一天我们都看不到了。
目前越是高精端,越是新技术,就越离不开成熟和技术高超的技术工人
如果有遥感测控行业的人士应该有同感,有再好的设计师,你的镜片也需要技术工人一点一点的给你磨。

frankabc 发表于 2012-9-21 09:41:52

juweish2012发表于2012-9-2020:51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固然重要,销售也是必须的,我坚持将销售路线走到底。

我个人觉得中国现在销售热是不正常的,是由于不正当竞争引起的。欧美的销售人员多半呆在办公室打打电话接接电话偶尔拜访一下客户就可以了,不像中国销售天天出去泡客户拉关系。中国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资质但他们有关系,所以他们根本对技术啊管理啊不重视。这样的发展模式只会把人才拱手送给外企,但是这些老板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大不了从老外手上拿货在从自己的渠道加上更多的利润把货出掉,说不定这样的利润更高呢。

juweish2012 发表于 2012-9-21 11:32:05

lzb4017700发表于2012-9-2021:02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走的是你选择的路,,,,没错,,,,现在的中国:没有对与错!!!!!浮云都是神马!!!!

终将...

销售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活生生的生活啊,为了生活,活着。

juweish2012 发表于 2012-9-21 11:32:49

frankabc发表于2012-9-2109:41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个人觉得中国现在销售热是不正常的,是由于不正当竞争引起的。欧美的销售人员多半呆在办公室打打电话接...

我咋感觉我就像哪欧美的业务,我电话都很少打,就是接接电话,签签合同。

禁止掉头 发表于 2012-9-21 12:16:40

ciomp_achilles发表于2012-9-2108:46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工人终究有一天会随着制造技术和工艺的成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不过这一天我们都看不到了。
目前越是...

六楼老兄点解是也!呵呵!!!
目前人类的水平做的产品离开高技术的工人少许方面达到了,例如老早我去压缩机制造厂参观时候:那个时候研磨阀片还是靠女孩子,磨一会儿就摸摸自己的脸,有摸摸阀片,感觉一下是不是和自己的脸一样滑了。现在呢:都是机磨了,好了就输送带出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德国、美国如何对待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