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振动实验中的交越频率
关于振动实验中的交越频率是什么样的概念?概念中“振动特征量由一种关系变为另一种关系的频率点”应该怎样理解?加速峰值和振幅与交越频率有什么联系?关于交越频率有计算公式吗?请教各位高人了!!另:883上关于振动实验中“Testconditionsshallbeamplitudecontrolledbelowthecrossoverfrequencyandglevelcontrolledabove.”这句话是不是能理解为“实验条件中振幅应控制在交越频率以下加速峰值的应该在交越频率以上的水平”? 比如做一个正玄扫频从5hz到500hz
其中5-30hz定位移,假设峰峰值为3mm
30-500hz定加速度为1.5g
30hz这里就是交越频率,因为振动控制从定位移变为了定加速度
Testconditionsshallbeamplitudecontrolledbelowthecrossoverfrequencyandglevelcontrolledabove.
这句话应该这样翻译:在交越频率以下,以振幅为控制特征量,在交越频率以上,以加速度为控制特征量.
其实这句话分成两句理解就比较明显了.
1:Testconditionsshallbeamplitudecontrolledbelowthecrossoverfrequency
2:Testconditionsshallbeglevelcontrolledabovethecrossoverfrequency
BTW:交越频率的定义我记不大清楚了,哪位大人帮忙看看俺记错没 原帖由bigguy于2008-9-1610:33发表http://www.kekaoxing.com/club/images/common/back.gif
关于振动实验中的交越频率是什么样的概念?概念中“振动特征量由一种关系变为另一种关系的频率点”应该怎样理解?加速峰值和振幅与交越频率有什么联系?关于交越频率有计算公式吗?请教各位高人了!!另:883上关于振...
1、根据牛顿定律F=ma可知: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因为振台的推力不可能无限大,因此质量和加速度就是有限的;最大加速度就是推力和运动部件质量之比;
2、在物理学中:加速度a、速度V、位移D之间有严格的数学关系:
A=ωv
V=ωD×10^(-3)
A=ω^2D×10^(-3)
其中:
A—试验加速度(m/s2)
V—试验速度(m/s)
D—位移(mm0-p)单峰值
ω=2πf(角速度)
其中f为试验频率(Hz)
3、由于以上基本关系、定律和实际的限制,大位移、高加速度必然需要大推力,一旦推力定了以后。设备标出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就不可能同时出现(频率可变)。
4、在试验中如果给出恒定的位移和加速度,就可以求出平滑交越频率了,在这一点上既满足位移要求,也满足加速度要求;低于该频率时(低频段)只满足恒定位移要求;高频段时满足恒加速度要求;按照以上公式就可以求出交越频率
f(A-D)={(A×10^3)/[(2π)^2×D]}^0.5
除了以上交越频率外,还有加速度-速度速度-位移交越频率;可以根据基本公式推出。
[本帖最后由GYFH于2008-9-1700:12编辑] 学习了~谢谢大家的帮助。 为了消化学到的知识,自己刚刚根据883方法2007.3变频振动上条件A下的交越频率算了下,大约是56.7HZ。 好有用的知识,呵呵,谢谢楼主的提高及各位高手的积极回答,小弟收获颇多,谢谢
回复 2# 的帖子
你说的意思蛮正确的!上次我们实验室进行国家认可委CNAS评审时,就问到跟这一模一样的问题;
结果也是象这样回答的,但是我当时加了一个位移/频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没想到一下通过了。 谢谢各位大虾的解答,还有几个问题小弟还不是很明白。在整个震动过程中,震动台提供的推力是恒定的吗?根据F=ma,样品质量是恒定的,而加速度肯定是变化的,那么可知推力是变化的,当加速度达到最大的时候推力同时达到最大吗?在达到交越频率时,位移达到最大吗?还是说在低于交越频率时恒定位移,高于交越频率时恒定加速度?假设震动台可以提供任意大的推力,能使最大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同时出现,那交越频率这个概念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实验过程中,定位移和定加速度是由对震动台的控制实现的吗?
[本帖最后由bigguy于2008-10-1317:10编辑] 好東東 :)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