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法温冲”
目前,在许多单位,采用“土法温冲”的试验方法。即有一个高温试验箱,一个低温试验箱,试验的物品在一个试验箱内恒温一段时间后,由人工搬运至另外一个试验箱,由人工完成转换过程。由于进行“土法温冲”试验对试验设备的投资较小,因此在许多单位被广泛的采用。但是,“土法温冲”试验有许多缺点:1、不满足有关国(军)标。一些标准要求(如810F),试验物品在转换后,温度应在5分钟内恢复到预置的环境温度。例如试验物品从+150℃的高温箱内转换到-55℃的低温箱后,低温箱温度假如回升到-20℃左右,有关标准要求,温度应在5分钟内,恢复到预置的-55℃。温度冲击试验箱具有比普通低温试验箱大2~3倍的制冷能力,并具有一些其他的特殊设计,(也具有相应的足够大的加热功率),因此有能力在5分钟内恢复到-55℃。而普通低温试验箱,在做高低温温度冲击试验时,制冷能力显得太小,温度恢复到-55℃的时间较长,往往超过5分钟,不能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2、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有的试验物品较重,搬运吃力;有的试验的转换次数很多,或者转换很频繁,操作人员很辛苦。
3、具有一定危险性。试验物品在高温状态下人工搬运,有可能烫伤操作人员;如果试验物品不慎在搬运过程中跌落,可能摔坏物品或者砸伤操作人员;同样,试验物品在低温状态下人工搬运,也有类似的安全问题。因此,许多单位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设备的改善,逐步添置了温度冲击试验箱,进行温度冲击试验,逐渐淘汰了“土法温冲”的试验方法。 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他也有优点在没有相应设备前可以使用
回复斑竹!
能不能介绍一下一箱、两箱、三箱的温度冲击箱各有什么优缺点? 首先要明确一下这种试验方法在各种环境试验的标准中都出现过,因此不能为了推销温度冲击试验箱而将此方法说成是“土法温冲”,在试验中确如楼主而言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温冲试验的目的是将潜在缺陷通过强应力试验暴露为失效,这个是试验的主要目的。在试验中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不能有效的满足5分钟达到预设温度怎么办,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通过延长间隔时间使产品达到预设温度,2、由于温冲的温变率降低使环境应力降低,可以增加循环次数达到相同的目的,此外加大温差也是不错的方法。对于工厂生产而言温冲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两箱的试验方法是可取的。当然使用冰箱做低温箱的方法就有问题了,问题在哪可以去监测温度就明白了。二箱、一(三)箱就试验效果而言是一样的,考虑的主要是价格和劳动强度。设备的工作原理当然有区别,如果需要我有时间再说。 因此不能为了推销温度冲击试验箱而将此方法说成是“土法温冲”,
:lolLZ是卖设备的,当然会这样说,理解理解。
在这里我们主要还是讨论一下这种多箱的试验方法是否可行,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优缺点。
设备的工作原理当然有区别,如果需要我有时间再说。
洗耳恭听!!!:victory: 上面说的一个高温箱,一个低温箱做冲击试验。先不说投入人力多的问题,单说试验效果,明明要做两项冲击的,产品拿出箱体以后到另一个箱,中间相当于过了一个常温,变成了三箱冲击。另说低温箱本身,在产品做了几个循环后,因开门次数过于频繁,箱体内可能会出现结冰现象,导致几个循环后无法达到测试所要去的温度。再就是转换时间的问题,我比较赞同版主的看法。 建议还是用专门的设备来做,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试验应该是严谨一点的好。 还有一种土法温冲就是把箱子里的冷气抽出来打到样品上,使用三箱法的原理. 没有装备温度冲击箱时,也是一个应急的办法.
据我所知,这种方法的恢复时间并不差。
但也有一些致命的缺点,如:试验的一致性难保证,除人的操作因素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等)
还有要特别注意的是,低温箱反复在低温下开门,容易损坏门的密封带。外界湿空气大量进入低温箱,造成蒸发器结冰,其后果轻则影响制冷机效率,重则可能损坏压缩机,所以试验的循环次数不能太多,隔一段时间就要对低温箱作除霜处理。
如果你的样品对冷凝水敏感,建议不要去尝试这个方法。
[本帖最后由老谢于2008-1-3023:20编辑]
还有绝招
如果恢复时间太长,可以在高温箱或低温箱里面塞些铝板铁板什么的,加大热容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