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作项目
总结的可靠性各阶段的实施项目,大家帮看看是否还有补充或错的地方。产品的可靠性与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密切相关,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或考虑不周全,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可靠性工程应与现产品研发流程有机融合,统一规划,协调进行,并行工程是实现综合协调的有效工程途径。以下列出产品各阶段可进行的可靠性项目:
阶段 工作内容 优先等级
1-论证
制定可靠性计划(总体要求与安排,论证、项目选择、监督、评审、改进等工作的要求与安排);
确定可靠性指标的选择及确定目标(MTBF、MTTR);
DFMEA(尽量采用成熟设计,控制新技术比例,分析已有类似产品可靠性,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高可靠性);
2-方案
可靠性保证大纲(设计方案、试验方案,RBD、建立产品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预计与分配,根据项目情况选择费效比高的工作项目);
3-工程研制
可靠性设计(热设计、降额、容差、简化设计、软件可靠性安全设计、环境防护设计、冗余、防差错、防瞬态过应力设计、故障树分析FAT、潜在电路分析SCA、DOE、weibull分析);
器件选择与控制(选择、采购、监制、认证、验收、筛选、保管、使用、故障分析、信息管理)、关键器件清单及控制;
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参照相关的标准、总结以往工程经验,制定专用的设计准则,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贯彻实施;
失效分析,对故障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失效机理分析,找到解决、预防再发生的措施;
4-设计定型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试验分析与改进(TAAF)可靠性增长管理;
可靠性加速寿命试验;
严格进行可靠性评审,为转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评审点、内容、方式、要求);
5-生产定型
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PFMEA、环境应力筛选ESS保持设计的可靠性水平,减少制造过程对可靠性的不利影响;
工艺防护、ESD、MSD、焊接可靠性、储运;
信息收集(客户试用,收集使用反馈及可靠性改进);
批产品可靠性接收试验计划(抽样、判据);
6-使用
使用可靠性评估与可靠性改进工作,收集、分析实际使用和维修数据,评估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水平;
产品维修性、保障性实施;
7-公共基本平台建设
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通过有计划的收集全寿命周期的各项数据,为产品可靠性评估、改进、维修、新项目论证提供信息,如使用时间、故障和维修信息、使用环境等;
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确立并执行故障记录、分析和纠正程序,有效的收集、记录、分析、处理和反馈可靠性信息,防止故障重复出现;
各种可靠性工作的实施过程、结果应形成报告;
培训,概念宣贯,方法、流程培训,让每个人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可靠性的要求,了解可靠性工程方法。
为加强可靠性工作,使可靠性管理具有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应设立可靠性职能机构,负责可靠性工作的归口管理。这一机构可以独立设置,也可明确归口于质量管理部门。可靠性管理部门应具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并能行使质量的否决权。可靠性管理部门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一切可靠性工作,而是起到一个组织、审查、监督、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只有把可靠性工作纳入产品研制(生产)的正常的技术计划渠道,在进行每一项技术工作的同时,权衡性能与可靠性,才能把高可靠性“注入”到产品中去,才能最终达到性能、可靠性、进度、经费的综合最佳效果。
[本帖最后由elic于2009-3-615:22编辑]
GB 7828-87 表A2 可靠性检查清单
楼上MM总结的各阶段可靠性共作非常详细啊。逛顶一下。这里有一份资料,一起看看:
GB7828-87表A2可靠性检查清单第5页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情况检查
已做
未做
不需做
检查者
1
系统要求分析
A.可靠性定量要求
B.使用环境
C.工作方式
D.用户水平验收要求
2
可行性研究
3
可靠性规划
4
可靠性分配
5
系统功能图
6
可靠性模型
7
可靠性预计
A.失效率预计
B.安全余量预计
C.性能漂移预计
8
可靠性分析
A.最恶劣情况分析
B.元器件应情况分析
C.FMEA
D.危害度分析
E.FTA
F.包装,运输贮存及维修影响分析
9
可靠性试验
A.可靠性增长试验
B.可靠性验证试验
10
可靠性评估
11
可靠性数据要求
A.时间/周期记录要求
B.故障报告与分析要求
12
可靠性管理要求
A.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要求
B.外协件,外购件供应的监督与控制要求
很不错!!:lol 又看了一遍帖子,实在是很不错,还要定一下!!:lol 学到很多东西,不错不错 经验的总结,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 抛砖引玉:
在reliasoft上看到的,没有解释,也是一知半解,哪位知道的,发点见解吧 好棒的贴子,不顶不行啊。 不错的贴,很有帮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