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发表于 2007-6-25 14:40:09

医院使用装备的可靠性管理

庆祝中国可靠性网开通可靠性管理新版块,特转一篇可靠性管理相关的文章,大家来交流!


一般我们从医用装备的可靠性与临床要求的相互关系上分为七类。
  第一类是如人工心肺机、人工肾机、全能呼吸机、麻醉机和高压氧仓等,都是相应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术的载体,用于抢救、危重病员的治疗和加强护理的装备。因为危重病员的抢救与治疗和时限的关系极为密切,抢救延误或中断导致危重症不可逆转而失败。因此我们把这类装备叫做“高危险装备”,临床要求这类装备的可靠性最高。
  第二类是如血库冷藏箱、输液制剂装备、中心氧站和中心吸引站机组、放疗装备等,用于覆盖多病种、全院医疗系统及地区性医疗网的装备,这类装备故障停机将导致全医院或本地区的总体医疗工作的失衡。这类装备叫做“高覆盖装备”,医疗体系要求这种装备必须具有高可靠性。
  第三类是如CT机、B超仪、扇扫仪、全能生化分析仪、自动血气分析仪、纤维内窥镜和大型X线机等。具有高效能、高效益的装备,这类装备故障停机,如果修复期长,将造成严重的效益损失。本钢总医院CT机故障停机66天,只经济损失达5万余元。这类装行叫做“双高装备”,也要求装备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第四类是担任重大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的装备,如高速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也要保证有相应的可靠性。
  第五类常规难修复装备,如各种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仪器等,也要考虑它的可靠性。
  第六类是常规易修复装备或器械,它们的产值低,数量大,一般中小修报修后,当天可修复。对这类装备的可靠性可不予考虑。
  第七类是产品质量低劣或服役期终止,已满足不了临床要求的装备,新机应索赔,旧机应报废。

  上述分析说明:前二类装备的可靠性质量如何,对医院总体医疗工作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保证临床对这三类装备可靠性的要求。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辅助装备,如用得甚多的交流稳压器或其他电源装置,其可靠性很重要,并影响主机的安全,应该与第三类并列。
  说明:
  (1)分级管理:分0、Ⅲ、Ⅱ、Ⅰ级。0级是可靠性管理前的自然状态级。Ⅲ、Ⅱ、Ⅰ级是可靠性管理的目标管理级。行序中的数值揭示了升级管理的思想(呈递增型)
  (2)装备类型分七类,各管理级的列序中的数值揭示了各类装备对使用可靠性的要求是逐步降低的(呈递减型)。
  临床对使用可靠性的要求用图表描述可以直观地揭示其动态特性和规律。
  由 A=MTBF/(MTBF+MTTR)
  得:MTTR=(1/A-1)MTBR
                (2—1)
绘制出A=Ai,Ai=0.99,0.98……的曲线族。
  曲线与的数值指标联用,通过控制MTTR值,可以向升级管理的目标逼近。
  曲线的用法说明:

  已知某CT机定为Ⅲ级目标管理,查表2—1:A=0.95;查图1—1:MTBF=2000小时。由图2—1横轴MTBF为2000小时的点(垂足),作垂线与0.95曲线交于P点,由P点向纵轴MTTR作水平线,交于MTTR=100小时的点。这说明,为使CT机达到Ⅲ级管理的目标,必须把平均修复时间MTTR限制在100小时(相当于一个月)以内。这对于物理失效故障,自行维修的条件来说,是一个难度颇大的指标。
  用可靠性管理的目标,抽样7台大中型引进装备进行考核,且只考虑物理失效故障,以台次故障数代表单机时间故障数,做似近评价,则:大型机(全是CT机)3台次故障:MTBF≈1500小时,MTTR≥400小时,则A≥0.8,处0级;
  中型机4台次故障:MTBF≈4000小时,MTTR≥570小时,则A≥0.85,亦处在0级。MTTR过大的原因,一是自行维修困难或者等待外厂商维修,二是维修专用元器件部件需国外进口。这是我国引进大中型装备可靠性管理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robert928 发表于 2007-6-25 15:05:35

感谢LZ的分享!学习下!

diablo13 发表于 2007-9-20 09:13:50

非常有用的资料
不知道原文在哪里可以找到
这种分类是通用的守则吗,没见过医疗器械的这种分类管理

semingyang 发表于 2009-2-9 22:42:43

感谢分享医用设备的可靠性观念,刚好跟我的工作有相关

gancao111111 发表于 2009-2-21 09:36:56

嘿嘿~~我们公司的产品应该属于常规难修复装备,心电图机,多参数,当然还有其他的如b超!不过刚刚开始,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使用装备的可靠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