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lions 发表于 2010-9-21 23:13:34

提醒大家慎重对待加速应力和有关公式。

关于加速应力的试验公式在网站有不少贴子。我一直有一个问题,这些公式是基本哪种类型的产品或材料得出来的结论。无论是国外做的,还是国内的经验,请大家把出处讲清楚。根据经验,加速试验,无论是温度应力加速,还是振动应力加速,或者其他,都存在着与受试设备的应力敏感问题。
如:某些类型的产品,对温度是不敏感的,如果非要用温充应力去计算加速应力效果,实际是起不到作用的。对于整机类设备更明显,某一种类型的加速应力虽然能起到很好的加速效果,但并不能通过所谓的通用公式去计算出加速效果,针对某种设备的加速应力公式算法只对某种类型的产品有效。(哪位老大在这方面如有经验,请出来讲一讲,我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希望大家在发这类帖子时,一定注明是哪种类型的产品,是不是某种类型的器件,或产品的复杂程序,不然这些公式是无法被直接引用的。
也希望大家在引用各种公式,多留意一下,到底能不能引用这些公式。

34581243 发表于 2010-9-24 16:41:50

经验之谈啊!!

cyber 发表于 2010-9-25 13:33:10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很多加速模型(如阿伦钮斯模型)被滥用的一塌糊涂,很多人不管产品的失效机理是什么,加速试验就是加温,可能还有加湿、加振动。然后找个标准什么的来做参考,直接囫囵吞枣似地引用里面参数(活化能等)。
其实加速模型只是表征产品寿命和相应的应力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产品,甚至是同一个产品的不同失效模式(失效机理),不同产品的同一失效模式之间,加速模型都是不一样的。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设计一个合适的加速试验,然后通过分析去推导合适的加速模型及其参数。
这并不是说不能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但是引用之前必须清楚是否是相同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应力,材料等关键因素。

kong2009qi 发表于 2010-11-7 01:10:02

事实如此,现在大家都在滥用!

geshwester 发表于 2010-11-26 16:59:22

学习了一下,继续关注中。

chenweiming 发表于 2010-11-27 17:48:16

确实是滥用,这些标准也只是给出了指引,需活学活用才是,如同国标一样!

aries 发表于 2010-11-28 17:08:35

其实对于系统级,甚至是板级
加速公式就基本不能适用

而且就算在器件级别,失效机理不同,加速关系就完全不存在

滥用加速公式无疑是可靠性工程师自掘坟墓

ray.wu 发表于 2010-11-29 16:07:34

同意楼上几位的话,做的时间越久,就发现标准其实越来越不可靠。
只有准确的发现失效机理,合理的应用可靠性模型,才是正道

闲情 发表于 2010-12-1 11:46:38

本帖最后由闲情于2010-12-111:57编辑

古贤云:全信书,宁可无书;又云:天下文章一大抄.呵呵.

闲情 发表于 2010-12-1 11:50:52

本帖最后由闲情于2010-12-111:59编辑

可靠性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的.
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缴差,找个说法.套用公式不准确也就难免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提醒大家慎重对待加速应力和有关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