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20世纪80年代,在本专业的建立之初,国内尚无本科生专用教材,本课程应用我系自编的用于国防军工型号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当时我国在该领域处于起步阶段,培训教材内容主要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部教材在20世纪80年代的本科生培养和型号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一批目前活跃在军工型号一线的可靠性技术人才,并为普及可靠性知识发挥重要作用,为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于1990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了由章国栋、陆廷孝、屠庆慈和吴真真编写的,可用于本科生教学的专业教材《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分析与设计》,该教材增强了本科教学的特色,提高了教材的可靠性专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是教材发展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为第三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新的教学体系,2001年1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写出版了《系统可靠性分析设计教程 》教材。该教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三次印刷,总印数达9000册,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该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体现“可靠性设计分析”是交叉学科、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以可靠性设计分析工作流程为主线,有机地融合各种设计分析技术方法,分为通用技术和方法、适用于电子产品的技术和方法、适用于机械产品技术和方法共三部分,分别阐述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最后对前沿技术进行了简介。十分清晰地勾画出可靠性设计分析的理论体系结构与内涵,将技术方法与工程过程融为一体。综合性、实用性、新颖性、教学法构成了本书的特色。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大量型号案例可供学生参考
丰富的试题库
国内外丰富的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参考书
章国栋、陆廷孝、屠庆慈、吴真真,《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设计与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杨为民、阮镰、俞沼、屠庆慈,《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总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丛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牟致忠,《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曹晋华、程侃,《可靠性数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6。
GJB/Z299B-99,《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1999。
GJB1909.1~10,《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94。
GJB768A故障树分析
GJB1391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宋保维,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李海泉,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科学出版社,2003
国内外可靠性领域的学术专刊和相关刊物
IEEETransactionsonReliability
IEEETransactionsonSoftwareEngineering
IEEEExpertIntelligentSystems&TheirApplication
ReliabilityEngineering&SystemSafety
Microelectronics&Reliability
AnnualReliabilityandMaintainabilitySymposium
JournalofQualityTechnology
飞行事故与失效分析
质量与可靠性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航空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航空安全
中国机械工程等
国内外可靠性学术会议文集
AnnualReliabilityandMaintainabilitySymposium,USA
ICRMS,Symposium,CHINA
航空学会可靠性分会年会论文集
ICQR,Symposium,CHINA
种机械学会可靠性分会年会论文集等
部分工程型号的实际设计分析报告
部分可靠性技术研究的研究报告
本科、硕士和博士文论等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
(一)配套实验教材
针对实验课的需求编写了自用配套实验教材,分别为:电源系统可靠性热设计与热分析实验系列教材和计算辅助可靠性设计分析实验教材,配套教材内容充实,实用性强,有利于同学的自学,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同学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