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统计时间t<MTBF(t<失效率的倒数);当统计时间t接近MTBF或者>=MTBF时,随机模型就不是最有选择了,而强度--应力干涉模型会更好(前提是未进行维修或者预防性维护)。举个例子,假设取一定数量(N1)的产品,试验时间为t1,未发生失效,置信度为0.9得到MTBF1;之后一定批量的产品投入实际使用,在实际运行时间t2=MTBF1,发现失效的数量非常少,而不是理论上有63.2%出现失效。或者实际运行时间t2<<MTBF1,发现失效数量比较多。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
上述情况1:得到的MTBF1含义是----置信度为0.9,实际MTBF>=MTBF1,具体会大多少并不知道。
上述情况2:一般有两个原因,a.产品强度不一致,主要是生产制造导致的;b.应力水平过大,主要是产品使用寿命周期产生变化,或者是设计可考虑不周。
强度--应力干涉模型:是指产品的特性与应力水平作用的结果有典型值,并且典型值两边逐渐建降低(就是有峰值)。
按照你给的例子:A---5台运行1000小时,B---20台运行250小时。若A和B结果等同,那么说明产品在1000小时以内可以认为是随机的;所A和B结果不等同,那么就不是随机的。
按照你的思路继续分析----A:5台运行1000小时,失效4台;B:20台运行1000小时也失效4台。初步推测的结果,可能是生产制造或者来料导致的失效。
要区分两个概念,计算和估计(评估)。计算是数学模型已经有了,直接套公式就出来了;而估计,首先要选模型,如何模型就要根据产品特性,应力水平,制造水平,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分析与最后取/舍的结果。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