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元器件Pind试验分析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并求助!
我们公司在做一批螺栓型可控硅,3CT105,在做pind实验时,共350只,有130多只失效,我们是按轴向方向垂直做的,螺栓底部用水溶胶粘到试验台面上。失效模式表现为示波器上波形满屏,好像是机械波。
我们再用转接夹具固定器件做PIND,用水溶胶先把转接夹具粘到台面上,再把水溶胶涂到转接夹具的表面,然后把器件拧到转接夹具上,以便既你拧上又粘上,怕引入其它失效模式,这样做的结果只有30多只失效,
求助大家:
那个方法做的准确,并帮忙分析一下,大家做一下交流讨论。谢谢!
[本帖最后由xixihaha1234于2009-3-2614:39编辑] 感觉是后者的方法做得好一些,因为前者可能引入了其它的失效机理。不过后者似乎也不太完善,要不打开来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有问题?...
LZ的问题太专业了,帮顶一下吧。
[本帖最后由Jack315于2009-3-2514:00编辑]
回复 1楼 xixihaha1234 的帖子
这个是GJB548B上摘下的一段内容: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安装过程使DUT引线接地或使试验工作人员具有接地装置等)以防止
DUT出现静电损坏。
大部分类型的元器件将借助于粘附剂直接装在换能器上,为了获得最大的灵敏度,应使元器件的最
大扁平表面对着换能器,并将其安装在换能器的中心位置或轴线上。如果元器件具有一个以上较大的表
面,则选取其中最薄的或厚度最均匀的一面朝向换能器。例如,扁平封装应倒放在换能器上。对小的轴
向引线、圆柱体状的元器件应使它们的轴线成水平安装,使圆柱体的侧面对着换能器。具有特殊形状的
元器件应采眉专用夹具,这些夹具应具有下述特性:
a)质量小:
b)高声音传导率(铝合金7075是比较理怒的材料);
c)与换能器表面做到完全接触(特别在中心位置);
d)与试验元器件有最大实际接触表面:
e)无可动部件:
0适用于粘附剂安装。
另外建议你可以把安装方式拍成照片上传上来,这里可能有做PIND方面的专家给你一些专业建议。
求助Pind试验,急!
这是两种试验方法,[本帖最后由xixihaha1234于2009-4-111:19编辑]
求助Pind试验,急!
第一种方法做的失效器件比较多第二种方法做的表较少,
大家分析一下那种方法比较科学,不会造成误判。谢谢!
本人意见:由于第一种方法是直接粘到试验台面上,失效器件多,基本都呈现出机械波失效,第二种方法通过转接夹具在试验台面做,
由于转接夹具是无通孔圆柱夹具,器件的螺纹底部没有和转接夹具连接上,而是通过螺纹拧上和水溶胶把器件粘到转接夹具上,
这样做,一些器件的机械波通过转接夹具传导效果稍差,失效器件比较少。
估计是器件本身里面的正负极金属连线较松,这样他们互相碰触震动造成的机械波较大所致。
分析下来,我觉得第一种方法可能还比较不会造成误判,第二种可能会造成误判和漏判现象,但根据国军标所说的,好像是用第二种方法做
但国军标说的都比较理想,一般实际中很难达到条件
请大家热心讨论,帮忙分析一下,谢谢大家了! 怎么没人回答哟,自己顶起,希望高手可以一起出来帮助解决哟,
不熟悉的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谢谢大家了! 原帖由xixihaha1234于2009-3-2608:40发表http://www.kekaoxing.com/club/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一种方法做的失效器件比较多
第二种方法做的表较少,
大家分析一下那种方法比较科学,不会造成误判。谢谢!
本人意见:由于第一种方法是直接粘到试验台面上,失效器件多,基本都呈现出机械波失效,第二种方法...
“由于转接夹具是无通孔圆柱夹具,器件的螺纹底部没有和转接夹具连接上,而是通过螺纹拧上和水溶胶把器件粘到转接夹具上,”
这里有些不太明白,器件究竟是不是通过螺栓拧到夹具的螺孔里,还是仅仅插进螺孔(可能尺寸不配合),用水溶胶固定?
回复 7楼 justinbk 的帖子
先在螺孔表面涂上水溶胶,再把器件通过螺栓拧到夹具的螺孔里。这样做可以做到双方面固定。
回复 8楼 xixihaha1234 的帖子
我想这里有几个问题:1)按照军表里面的规定,夹具的质量应该小,而根据你提供的照片看来,这个夹具质量应该不小,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2)水溶胶涂抹到螺孔的这个操作,我不确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因为水溶胶的作用带来阻尼效果,我不太确定,你可以尝试一下不涂水溶胶的结果如何;
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倾向于第一种试验条件。
回复 9楼 justinbk 的帖子
如果不把水溶胶涂抹到转接夹具落空表面,实验结果非常差,所以必须用水溶胶,这个只是涂抹多少的问题,不宜太多,夹具质量是非常轻的,用铝合金做的。
倾向于第一种意见我个人也是这样想的。
希望各位高手给出更好的见解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