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5 02: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我想说明一下。我是做继电器的,虽然跟你的IGBT或者SCR有点区别,但是道理还是一样样的。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做PIND,当然这种现状改不了,都老照搬人家老美的,很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搞清楚的,国内大都厂家都是使用美国PTI公司的PIND测试仪大同小议,当然对于质量大的产品进行PIND其机子另当别论。从我们进行的PIND试验经验来看,前后试验结果很不统一,GJB65B、GJB2888、GJB548A及新版的GJB548B及GJB360A都涉及到了PIND这个试验,当内容都及其的一致。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产品就卡在了PIND,好多产品过不了,后来急了,翻了人家老美的很多相当资料有证据表明,即使出厂检验PIND合格也不能保证客户二筛就合格,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后有资料提到在一定次数内保证不出现就行。当然这只量现状。
对于一般的继电器还好,对于平衡力的产品就不太好了,有时好多问题也卡在PIND,后来翻老美的83536B里面的PIND项目居然去掉了,其中的自然的隐情。
不讲这么多了,PIND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机械波与粒子波,当然LZ所提到的情况,更倾向于机械波,因为内部结构没有固定好,一定频率下共振点存在;还有一点是PIND产生机械波与粒子波的机理,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出来的是PIND试验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只有原理性的东西弄明白了,才能发现试验过程中的问题,至于LZ第二种方法不合格品的数量明显减少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看到其产品与工装的固定方式就可知道这种方式能明显的隐藏不合格在试验过路中暴露缺陷的机率,想提醒一点的是产品与工装固定方式,刚性吗?PIND波型检测方式是什么?声音如何传导,这些相应的有所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工装是可以使用的,但使用要规范才行,有时去单纯的理解标准上的东西是很不现实的。国人不缺少标准,缺少的是标准制订的过程,机理清楚,问题就不太。
以上是个人观点,请大家多多发表意见,相互学习,不足之外请批评指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