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 册-
搜索
热搜: MTBF GJB MIL FMEA
查看: 2838|回复: 1

【讨论】关于“使用阶段”可靠性增长管理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12: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目看起来有点怪怪的,其实本人也是这么认为。一般来说,产品在定型生产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可靠性目标,何必再进行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增长呢?

在这里主要请教两个方面的问题:
1、产品在使用阶段能否继续进行可靠性增长管理?
2、在使用阶段的增长管理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内容?

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从可靠性增长管理的意义来说,在使用阶段是可以进行可靠性增长的,其关键在于故障源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然而对于当前各行业而言,只有个别的领域在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与管理,一个是军工产品;另外一些是重视产品延续性与发展前景的有一定实力的企业。
2、使用阶段的信息收集对于一般产品而言是不容易实现的,大多数人的习惯是,买了产品连商家提出的注册都不愿意,何况是将故障信息反馈呢。
3、由此可知,一般来说对于产品的使用状态能够很好地跟踪控制的领域是可以继续进行可靠性增长管理的,而且利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相关数据利于验证之前的RMS相关设计。
4、建立使用阶段的可靠性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及反馈机制是进行增长管理的前提。

还有一个疑问,使用阶段的可靠性水平如何评估?增长模型的选择与使用?

请各位同仁广开言路,不吝赐教,多谢了。
发表于 2013-1-5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靠性增长的概念确实是由字面引起了很多误解。实际上更多地是由设计者和生产者共同制约的可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靠性网 ( 粤ICP备14066057号 )

GMT+8, 2025-4-3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