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8-10 08: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bluech于2007-8-921:45发表
这个案例没有说明白。虽然器件吸潮,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触发潮敏分层,比如器件受到短时间高温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所以该案例是找到器件的失效原因,但是没有说明在哪个环节,具体是何操作导致器件失效...
该案例从赛宝网站失效分析案例转来,分析是明确的。从“失效品为塑封三端稳压器。生产好的成品测试合格后入库,在正常环境下存放一
个月后,重新测试,发现有10%左右的样品失效,失效模式多为输出电压不在合格范”这段话看分析单位是做后工序生产的,根本还没有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的问题。看案例时关键是你需要了解失效现象和失效机理(本案中给出的还真不是失效原因),在同一个现象下会有多种原因造成,具体原因如何,在一定程度下还真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解,就算了解分析单位也不会暴露委托厂的工艺缺陷。LZ提供的案例是为学习用的。
如果真希望了解原因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希望有高手补充、讨论)
1、封装环境湿度高
2、环氧固化温度、时间不合适
3、环氧与支架的界面有空隙
4、芯片表面吸附水气
5、注塑机调试问题
6、支架去潮不彻底
等等原因,不要认为只要分层都是“popcorn”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