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 册-
搜索
热搜: MTBF GJB MIL FMEA
查看: 10645|回复: 14

塑封三端稳压器失效分析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5 1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style>.Lpw265{display:none;}</style>
塑封三端稳压器失效分析案例<br/><br/>1、失效现象<br/><br/>失效品为塑封三端稳压器。生产好的成品测试合格后入库,在正常环境下存放一<br/><br/>个月后,重新测试,发现有10%左右的样品失效,失效模式多为输出电压不在合格范<br/><br/>围内。<br/><br/>2、失效分析<br/><br/>2.1、声学扫描<br/><br/>声学扫描表明失效样品铜基板与封装塑料界面分层,芯片与封装塑料界面分层。<br/><br/>左:从塑料到芯片;芯片区域中,白色为界面右:从塑料到基板;基板区域中,白色为界面正正常,红色为界面分层。<br/><br/><imgstyle="WIDTH:542px;HEIGHT:301px"height="314"src="http://www.kekaoxing.com/dede/upimg/allimg/061221/1151050.jpg"width="554"alt=""/><br/><br/>2.2、烘烤后电参数测试<br/><br/>经过24h、100℃高温烘烤后测试,失效样品的输出电压又恢复到规范电压值,说明<br/><br/>样品失效是芯片内部有水汽造成。<br/><br/>3、分析结论:失效样品功能异常是由于样品内部界面分层引起水汽侵入,导致芯片<br/><br/>表面漏电而引起稳压功能异常。<br/>
发表于 2007-7-20 13: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从这个案例中,能说明甚么问题呢?
是零件本体的问题,还是储存环境湿度过大,还是其它原因导致此现象。。。
PS:标准中允许<10%的分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案例没有说明白。虽然器件吸潮,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触发潮敏分层,比如器件受到短时间高温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所以该案例是找到器件的失效原因,但是没有说明在哪个环节,具体是何操作导致器件失效,不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08: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bluech于2007-8-921:45发表
这个案例没有说明白。虽然器件吸潮,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触发潮敏分层,比如器件受到短时间高温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所以该案例是找到器件的失效原因,但是没有说明在哪个环节,具体是何操作导致器件失效...


该案例从赛宝网站失效分析案例转来,分析是明确的。从“失效品为塑封三端稳压器。生产好的成品测试合格后入库,在正常环境下存放一
个月后,重新测试,发现有10%左右的样品失效,失效模式多为输出电压不在合格范”这段话看分析单位是做后工序生产的,根本还没有冲击导致“popcorn”效应的问题。看案例时关键是你需要了解失效现象和失效机理(本案中给出的还真不是失效原因),在同一个现象下会有多种原因造成,具体原因如何,在一定程度下还真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解,就算了解分析单位也不会暴露委托厂的工艺缺陷。LZ提供的案例是为学习用的。
如果真希望了解原因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希望有高手补充、讨论)
1、封装环境湿度高
2、环氧固化温度、时间不合适
3、环氧与支架的界面有空隙
4、芯片表面吸附水气
5、注塑机调试问题
6、支架去潮不彻底
等等原因,不要认为只要分层都是“popcorn”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12: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失效分析

这方面不懂,多谢fjd6581前辈的解释,也希望其它高手来补充,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12: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7、芯片表面有油污或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1 21: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fjd6581是高手,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2 15: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我写的是比如“爆米花效应”。可能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广州5所只是解决器件失效,而我们是为了指导生产。其实SAM分析只给出相图来说器件分层是没有说服力的,我认为应该从波形来分析才是根本。特别是象很多射频IC,有一层聚酰亚安,C扫出来一样是红色。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会是这样,不知道大家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分析波形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4 15: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两句

其实判断是否是“爆米花效应”,做声扫描之前最起码应该知道器件的应用环境,比如是哪种工艺,是手工焊接方式还是回流焊,还有器件的潮敏度,因为器件发生“爆米花效应”,有内在芯片(潮敏等级)和外在环境(防潮)和操作(焊接)的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确定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然后反馈到相应的环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指导生产,减少失效情况发生。这个案例可以作为学习来用,工作中还需要做的更细,更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cliffcrag + 5 说得不错。。学习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8 0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失效分析

这方面得好好学习一下。了解不多,也希望更多高手讨论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靠性网 ( 粤ICP备14066057号 )

GMT+8, 2025-4-5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