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2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结构设计与规范
一、课程提纲:课程大纲以根据学员要求,上课时会有所调整,具体以报到时的讲义为准。
第一章标准件设计准则
1.1优选器件准则
1.2标准件种类最少准则
1.3非标件慎用准则
1.4相同装配相同标准件准则
1.5腐蚀环境材料同质准则
1.6外部螺钉特征一致准则
1.7明显差异或完全相同准则
第二章:薄板件设计准则
2.1薄板翻边准则
2.2薄板零件禁攻丝准则
2.3薄板件判定标准
2.4形状简单准则
2.5节省材料准则
2.6足够强度刚度准则
2.7避免粘刀准则
2.8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
2.9平缓弯曲准则
2.10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
2.11槽孔边不弯曲准则
2.12复杂结构组合制造准则
2.13避免直线贯通准则
2.14压槽连通排列准则
2.15空间压槽准则
2.16局部松弛准则
第三章:防腐蚀设计准则
3.1避免大面积叠焊准则
3.2避免间隙腐蚀准则
3.3避免局部微观腐蚀环境准则
3.4防止流体通道淤积原则
3.5避免大温度和浓度梯度差准则
3.6防止高速流体准则
3.7腐蚀裕度准则
3.8最小比表面积准则
3.9便利后继措施准则
3.10良好力学状态准则
第四章:公差设计准则
4.1关键配合尺寸的加工要求明确准则
4.2同一道工序准则
4.3减少刚体转动位移准则
4.4避免双重配合准则
4.5最小公称尺寸准则
4.6避免累积误差准则
4.7形状简单准则
4.8最小尺寸数量准则
4.9采用弹性元件准则
4.10采用调节元件准则
第五章:焊接件设计准则
5.1几何连续性原则
5.2避免焊缝重叠
5.3焊缝根部优先受压
5.4避免铆接式结构
5.5避免尖角
5.6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操作和检测准则
5.7对接焊缝强度大及动载荷设计准则
5.8焊接区柔性准则
5.9最少的焊接
5.10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
5.11前处理、后处理工艺
5.12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准则
第六章:可靠性设计准则
6.1冗余法则
6.2零流准则
6.3可靠的工作原理准则
6.4裕度准则
6.5安全阀准则
6.6简单准则
第七章:力学原理设计准则
7.1强度计算和试验准则
7.2均匀受载准则
7.3力流路径最短准则
7.4减低缺口效应准则
7.5变形协调准则
7.6等强度准则
7.7附加力自平衡准则
7.8空心截面准则
7.9受扭截面凸形封闭准则
7.10最佳着力点准则
7.11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准则
7.12避免长压杆失稳准则
7.13热变形自由准则
第八章:便于切削设计准则
8.1便于退刀准则
8.2最小加工量准则
8.3可靠夹紧准则
8.4一次夹紧成形准则
8.5便利切削准则
8.6减少缺口效应准则
8.7避免斜面开孔准则
8.8贯通空优先准则
8.9孔周边条件相近准则
第九章:热应力设计准则
9.1问题点明确准则
9.2知识点明确准则
9.3减法结构准则
9.4加法结构准则
9.5方向调节原则
9.6消除温度差准则
9.7自由膨胀准则
9.8柔性准则
第十章:塑胶件设计准则
10.1零件配合无变形过应力准则
10.2避免翘曲准则
10.3细长筋受拉准则
10.4避免内切准则
10.5避免尖锐棱角准则
10.6铸塑构件避免局部材料堆积
10.7避免局部表面倒塌准则
10.8避免公差精度准则
10.9非各向同性准则
10.10粘合面剪切力原则
10.11螺栓带衬板准则
10.12最小壁厚准则
10.1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第十一章:系统要求设计准则
11.1结构布局重心居中准则
11.2兼顾产品系列准则
11.3销售价格和预期成本;
11.4年度、月度批量;
11.5销售卖点预设计准则;
11.6配套人员技能与公司薪酬匹配准则
11.7同类产品缺陷清晰准则
11.8用户环境明确准则
11.9隐含环境条件明确准则
11.10环境条件变化率明确准则
11.11环境材料匹配准则
11.12非传动机构优先准则
11.13复杂结构功能分解准则
11.14功能合并准则
11.15等强度准则
11.16裸露边角倒角准则
11.17设计公差与加工公差能力匹配准则
11.18系统接地安全设计准则
11.19整机包装要求
11.20整机运输要求
11.21整机安装要求
11.22配件的现场配套准则
11.23整机的维修级别定义准则
11.24维修工具、维修设备明确准则
11.25量化指标考核准则
11.26部件的维修级别准则
11.27建立企业优选器件清单
11.28接口规格一致准则
11.29接口规格不一致准则
11.30螺纹螺母同材质准则
第十二章:运动部件设计准则
12.1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
12.2运动部件防护和标识准则
12.3运动部件磨损储存腐蚀SFC分析准则
12.4磨损后的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
12.5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
12.6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
第十三章:轴支撑设计准则
13.1轴向静定准则
13.2固定轴承轴向能双向受力准则
13.3固定轴承四面定位准则
13.4松弛轴承至少一圈定位准则
13.5受变载轴承圈固定准则
13.6可分离轴承的配合固定准则
13.7可分离轴承的调隙准则
13.8便利安装拆装准则
13.9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不混用准则
13.10保障轴向定位可靠准则
13.11过渡配合准则
13.12避免双重配合准则
第十四章:铸件设计准则
14.1最小壁厚准则
14.2筋长方向柔性准则
14.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14.4良好的受力状态准则
14.5便利模具制作准则
14.6脱模方便准则
14.7流动畅通准则
14.8便于排气准则
14.9清除表皮方便准则
14.10便于切削加工准则
第十五章:便于装配设计准则
15.1预留装配活动空间准则
15.2防呆设计
15.3一道工序只操作一个活动零件准则
15.4装配累积误差受控准则
15.5密封圈装配过程光滑过渡准则
15.6清洗烘干排液便利准则
15.7加工过程表面要求
15.8标准工具准则
15.9便于运送的原则
15.10便于方位识别的准则
二、课程收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了解---
通过本课程,可以快速积累设计经验、在设计阶段避免可靠性隐患问题、在样机阶段测试发现潜在隐患、在失效后快速发现问题点和失效机理及解决办法。
三、承办单位:北京中企远大文化传播中心;
四、课程对象:项目经理、适于系统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开发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技术管理等岗位
五、培训费用:3300元/人(含培训、资料、午餐费)。请在开班前传真报名回执表。我们将在开班前2天内传真《报到通知书》,告知具体地点及行车路线;
六、培训时间、地点:2天•上海2015年4月17-18日,16日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