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4 14: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设备早期故障原因
2)精细的大修理和安装,进行标准化处理;3)购置或维修设备均有标准技术规范;4)对于大修理质量
应严格把关,建立大修理的验收合格证制度;5)可靠性维修;对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修改设计改进部件
技术要求等。
2可靠性维修的实施
可靠性维修需要在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之间取得平衡,达到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满意的经
济效果。三种维修策略的平衡关系如图2所示。
预防性维修----------------主动性维修
....
预测性维修
图2三种维修的平衡关系
对于可靠性维修的策略,设备在故障特征曲线的不同处理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如图3
图3可靠性维修策略
1、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即试验阶段,首先在单位建立两个专门的中心职能小组,即“维修计划小组”和“可靠性
提高小组。工作职能从单纯编制维修计划命令转变为全系统的维修计划,主要职责是:协调日常操作工细小的预防维修工作;根据测量的设备状况确定协调定期维修的周期;协调维修生产关系,达到最少影响生产的目的;计划安排检修及其包含的细节工作;维修派工单跟踪和费用跟踪;历史文档纪录;评估设备寿命周期趋势,以此改进维修计划。
可靠性提高小组这一工作是逐渐向主动维修过渡的过程。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总结各种预测维修技术;向维修计划小组及时提供设备工作情况评估表;推广实施主动维修技术;记录停机时间。
2、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扩大预测维修,发展主动维修。发展阶段过程中,设备状态信息将于定期检修技术
和主动维修技术相结合。包括故障原因分析技术等。全体员工的维修观念应向实施预测维修、查找并消
灭故障根源和停机方向转变。从单一事件分析向根本性问题分析过渡。
3、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全体员工应重视可靠性维修。企业全面实施可靠性维修管理。达到消灭故障
停机和生产的不合格问题。
4、成果评定
实施可靠性维修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无形的效果是产品用户的满意度及社会影响力、职工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等。
有形的效益指标可用下列指标评价:
维修部门月总费用;月生产销售总额;单位产品的维修费用;月废品或耗损总量及其占总产量的百分比;
月超产产品数量;加班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紧急抢修的次数及费用;维修停机工时与总工时的比值;
设备实际停机实践与可利用总工时的比值;月发生的预测维修此书机器设备加以改善的次数;每种预测维修技术的累积经济效益;
企业设备适合作预测维修的百分比;月电能的利用率。
可靠性维修的功能描述如图4所示
[本帖最后由cliffcrag于2007-4-414:22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