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 册-
搜索
热搜: MTBF GJB MIL FMEA
楼主: huangtao129427

-40℃低溫實驗該采用什么設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yeh 的帖子

吳兄謝謝你的回答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1 21: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只是-40C,一般常用的恒温恒湿箱就可以满足啊,没有什么特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3 09: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温恒湿箱比单纯做低温的设备要贵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做-40℃定值试验的设备需考虑:
1、一般连续运行超过3天的应考虑购买覆叠机组制冷的产品,因为单极制冷机组目前普片使用的制冷剂R404a极限蒸发温度在-45℃,加上传热温差,箱温-40℃基本是能力极限,长时间运行蒸发器表面结霜后工作室温度会回升;
2、可以考虑在试验箱风道内加一个冲氮气的接口,长期试验可以少量持续冲注氮气或露点低于-40℃的干空气,延长一次连续运行时间;
3、如果不做湿度试验不要购买带湿度控制的产品,一是价格会多出湿度配置部分,二是带湿度控制的产品由于考虑高湿试验气压平衡问题,会安装通气管,以及各种水管,箱体密封性要打折扣;
4、长时间运行,能耗是关键,国内传统控制方式用控制加热量的方式平衡制冷量恒温,能耗较大,且温场不好。一定要了解清楚产品控制方式是否是冷端PID控制,据我了解进口的一般都用冷端PID控制,国产的,成都天宇用开度比例PID,广爱、银河、帕特纳、威尔等用时间比例PID,其它包括上爱(上海试验仪器厂型)、四达、苏南等还用加热平衡方式,美其名曰平衡调温调湿方式。台资的不清楚。不了解控制方式的朋友可以通过几个现象判断:1)加热平衡方式一般加热功率配置较大,技术协议上的功率标称大,升温时间标称快(升温标称快不是好事,是由于控制落后);2)在制冷恒温(降温结束)运行中观察产品配电板上控制加热的固态继电器上通断指示灯,不亮表示PID控制的冷端,闪亮表示加热平衡;3)+20~0℃左右低温恒温过程压缩机机头结霜严重。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2 收起 理由
admin + 12 说得很好。。。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09: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大师请教了
1做3天就用复叠的??如果我要做5个月的试验应该用多少叠的设备呢?
2不断往箱体内冲氮气,你的箱体不断结霜,5个月后我的箱内还有空间放样品吗?
3不管带不带湿度都应该有气压平衡,否则在降温时会产生压差,如果没有气压平衡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箱体的大小安全系数成比例的,
4)+20~0℃左右低温恒温过程压缩机机头结霜严重。在设备的调试中是可调试的,也不是什么难题
按照你说的问题,你说的设备不咋的,箱体的密封差,设备的调试也不咋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楼上的朋友有些不高兴,显然有点受伤。我现在没工作,不为任何公司说话,仅就事论事。
由于本人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可能解释得不够详细,只有针对你的问题再做解释。
1、做3天仅是约数,箱内蒸发器积霜与很多因素有关,试验箱的密封性能、开机前的状态、产品放置环境等都有影响。首先试验箱的密封性能是产品的固有质量,开机前的状态是操作因素,比如开机前用湿布擦拭了工作室没有烘干(烘干后要自然降温),一般北方环境比较干燥空气中水分少,运行时间可以持续长一点,南方环境比较潮湿,运行时间会短一些,空调房间湿度会小些。另外,蒸发器的设计也有讲究,一般像伟思富奇等会按3~5℃传热温差设计,因此蒸发器较大,一般小公司会按5~10℃传热温差设计,抗积霜能力会差点。一般长效试验,懂行试验规程都会留停机化霜时间,只有外行才要求试验连续不停机运行5个月。
2、楼上的朋友显然没搞清楚氮气是干燥的,冲氮气是阻止环境中的潮湿空气进入,有效防止蒸发器积霜。
3、由于不论是低温箱还是湿热箱都有溢水口,你说的安全问题不存在,即使溢水口有堵塞,因空气冷缩导致的工作室压力下降也不至于有安全隐患,至少在下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
4、楼上的朋友可能对调试很感兴趣,但是作为设计要考虑制冷系统全量程全工况运行,如果不是冷端PID控制,制冷系统全工况调试谈何容易,在下认为只有伟思富奇的制冷系统是比较牛的,用普通膨胀阀和电磁阀能做到150℃到标称低温全量程安全工作,只是伟思富奇用于控制的传感器较多,国产产品用不起。广爱虽然有用所谓的电子膨胀阀,但在150℃工况下也不敢开制冷系统。
5、再说所谓平衡调温法就是制冷系统稳定输出,加热量变化输出平衡多余的制冷量。系统高温工况比低温工况会多3~4倍的制冷能力,一般需要用旁路来进行调整,由于系统的加工差异,调试的单体差异较大,对调试工的技能要求较高。如果要进行全工况,多点调试困难就更大。据在下所了解,技术较高的调试工调平衡调温系统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技术一般的调试工可能会有个别点始终调不好;而冷端PID控制的系统,只要设计匹配,普通调试工2~3天可以搞定,还包括除湿分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5: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应该是小企业的行为吧?大企业的产品,特别是标准型产品,不是说刚刚做出来就交给调试工的,而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这些试验包括了方方面面的测试,定型以后才交付生产的,而且刚刚投产的时候,开发人员还会继续跟进和培训调试工的,即使以后生产出了问题,开发人员也会继续跟进解决问题的。

要是调试工那么厉害,做开发的早应该偷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靠性网 ( 粤ICP备14066057号 )

GMT+8, 2025-4-12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