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执行步骤
1. 根据品质要求指定不同的检验水准(共7级-I、II、III、IV、V、VI、VII)
2.选定抽样的形式(计量、计数、连续)
3.根据披量大小或生产期间生产量与检验水准决定样本代字
4.拟定抽样计划(N,n,Ac,Re→批量大小,样本数,允收数,拒收数)
5.进行抽样
6.执行转换程序
注:一般除非另有规定,均由正常检验开始。
五.转换法则
1.正常检验转加严检验
a.计数值和计量值:最近2~5批中有2批被拒收
b.连续性:不论是在筛选或抽样阶段,在样本5倍大小数量内,有2个以上的不良.加严检验转正常检验
a.不合格品的疵病原因已完成矫正,同时
b.计数值和计量值:连续5批被允收
连续性:不论是在筛选或抽样阶段,在样本5倍大小数量内,无不良
3.正常检验转减量检验
a.计数值和计量值:连续10批被允收
连续性:不论在筛选或抽样阶段,在样本10倍大小数量内,无不良
b.生产是在稳定状态
c.品质系统运作正常,且表现被客户认为满意
d.客户同意减量检验,方可进行
4.减量检验转正常检验
a.计数值和计量值:有1批被拒收
连续性:有任何不合格品被发现
b.生产情况不规则或发生延误
c.品质系统运作表现被客户认为不满意
d.客户因其他生产条件之故,认为应回覆至正常检验
六.结语&补充说明
MIL-STD-1916的出现系配合ISO9000的持续改善的诉求,它所著重的不是过去MIL-STD-105E的事后抽样,而是希望供应商能建立持续改善的品质管理系统,使缴交给客户的产品均为合格品。这个理想看似很难可能也会吓退第一次接触的人,但我们仍然认为这并不困难,而且它是容易达成的。
在MIL-STD-1916中,对制程略有著墨如下:
1.制程改善可使用的方法:
a.利用制造流程图规划出重要管制点,来防止或侦测疵病的产生
b.制程不良原因的分析工具。诸如PDCA、FMEA、柏拉图、要因图等
c.制程改善过程的评估工具。诸如趋势分析、品质成本、不良率、6Sigma能力等
d.利用实验计划,降低变异源产生的机率
2.制程管制可使用的手法:
a.确认制程管制计数的使用范围;如SPC、自动化、量具、预防保养、目视检验等
b.制程管制计划需包括SPC
c.透过资料分析,反映出供应商的制程管制措施是有效的
d.根据工作需要,执行适当的教育训练
e.确认各单位在SPC相互运作上的权责与工作内容
f.使用管制图前,需先确定每次抽样数与频率,并建立修正管制作业的程序
g.确认所指定品质特性的关键参数,并找出影响关键参数的生产程序
h.规范制程改善的权责,对矫正措施进行追踪,直到失效原因被消除为止
i.执行良策系统分析(MSA),掌握量测具的变异量
★备注
1.本文参考美军军规:MIL-STD-1916
2.本文参考品质月刊:2002.11月号‧MIL-STD-1916抽样标准简介(P74~P81)
3.本网站本篇内容提供MIL-STD-1916所使用之表格,请自行查找
4.自备所需表格后,可参照本网站『品管知识2002.07(再论抽样计划)』步骤进行
5.计量值类抽样计划中依据使用单边规格抑或双边规格而有K法与F法之判定准则
a.单边规格K法公式
USL-Xbar/Sigma≥K或Xbar-LSL/Sigma≥K,则允收
b.双边规格K法公式
USL-Xbar/Sigma≥K且Xbar-LSL/Sigma≥K,则允收
c.双边规格F法公式
Sigma/(USL-LSL)≤F,则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