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 册-
搜索
热搜: MTBF GJB MIL FMEA
楼主: tony_li

求助贴:shock试验的参数评估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 2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tony_li于2007-5-2207:57发表
十分感谢各位的回复,不过似乎大家的回复有些跑题,我其实想问的是以正弦冲击为例,Peak值和durationtime是两个基本参数,那么如果两个实验的profile不同,即两个实验的G值和持续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如何比较那...



这样算行么

[本帖最后由fanweipin于2007-6-222:10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 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6: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很经典!

原帖由tony_li于2007-5-2114:05发表
向各位高人请教两个问题:
1.以正弦波为例:是以G值的高低作为判断测试条件严酷与否,还是以正弦波形所围城的面积(能量)来衡量??
2.方波和正弦波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或者说两个实验所要针对的是什么问题?

更正一下:应该是半正弦波Halfsine

1.我认为半正弦冲击是以G值的大小来判断测试条件的严酷与否。
△V=(2/3.14)*A*D*0.001△V:速度变化率m/sA:加速度m/s^2D:脉冲时间ms
△V跟冲击的高度正比关系,△V一定时,A与D成反比,但是实际上A的取值要比D的取值大的多。
2.方波与半正弦的主要区别:方波的G值持续时间长,半正弦的G值只是一个峰值。

[本帖最后由xyxiang1982715于2007-6-617:20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同志提到的时冲击这种瞬时的作用力和诸位说的振动相差比较远,ISTA标准就将机械应力中的碰撞,冲击等瞬时作用力定义未冲击力,我们这里经常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异性。大致对于冲击以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来衡量其严酷度的大小。
30G,8ms和40G11ms来说肯定是后者比较严酷。
对于冲击试验中不需要扫频。
这里很多人把冲击与振动给混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16: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一下:
Halfsineshock有两个主要的指标,Accelerationlevel和Pulseduration.判定冲击的强弱要根据这两个指标所形成的面积,也就是所谓的energy.一般halfsine的pulseduration比较小,通常会<3ms,但是G值会比较大.而Trapezoidalshock的pulseduration比较大,通常在20ms以上,但是G值比较小.所以这两个冲击的强弱一般不会太大,不同的是halfsine是用在bareproduct上,也可以用来做fragilitytest,damageboundarycurve,而Trapezoidalshock则用来模拟产品的运输对产品造成的冲击,比如搬运的时候不小心跌落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16: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一种longduration的halfsineshock,比如11ms,16ms,常用在军工产品上,普通冲击台需要增加lowinpulsekit来达到这种条件.
还有一种shortduration的halfsineshock,通常会小于1ms,比如1000G,1ms,常用于boardlevel的产品上,比如pcba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1 12: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tony_li 的帖子

对于冲击测试来说我们通常用三个数值来考量:1.作用时间t,2.冲击时的G值,3.冲击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也就是搂主说的面积。无论是1/2sine还是方波,这三个参数只要知道两个也就知道了第三个,具体公式这里略过。
搂住说的哪个更严历,其实我们比较的方向开始就错了,因为从多年得到的实验结果上看是由两个参数共同决定的严厉度,而不是一个,也就是G值和速度变化量,具体方法略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1 1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tony_li 的帖子

正弦波和方波的区别通俗点可以从波形上分析:
一个是G值不大但作用时间长
一个是G值大但作用时间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2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不懂,大家那么多意见更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 17: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tony_li 的帖子

這個問題與早期環境試驗的技術能力有關,所謂衝擊(Shock)就是物品在短時間內受到好大的力(也就是加速度或速度變化)。

一般物品受到外力,依照時間變化的快慢分為加速度(acceleration)、振動(vibration)、及衝擊(Shock)。加速度通常是幾Hz以下,也就是說幾乎是受到固定的力量,不會隨時間變化,所以早期又稱為等加速度試驗,例如MIL-STD-810,試驗方法513,就好像電學的直流電一樣。振動一般從頻率5Hz到2000Hz,也就是說力的變化每秒5次到每秒2000次,主要振動來源為載具運動、噴射引擎噴流、空氣高速流動或擾流。衝擊則是幾個毫秒(千分之一秒)產生數十到數千g(重力加速度1g=9.8m/s^2)的力量變化。衝擊主要來源的跌落、碰撞、撞擊、火工爆炸等。

從模擬試驗的歷史觀點看衝擊,早期是模擬實際環境為主,試驗方法為跌落或落下(drop),試驗規格為跌落高度幾mm到1米,通常邊角面都要測試,每一軸向三次,而且比包裝外殼結構為重點測試物品。80年代以後,以瞭解物品儀器設備的耐衝擊能力為主,以物品受力波形為試驗模擬的考量主軸,試驗規格為衝擊G值、衝擊作用時間、和衝擊波形,衝擊波形常用的有半正弦波、後緣鋸齒波、及方波三種,詳細可參考MIL-STD-810,試驗方法516,IEC-60068-2-27。其中以半正弦波為主,常見的規格為15g,11ms及30g,11ms,高衝擊試驗則為100g,6ms。後來因為共振節點的問題,美軍改要求以後緣鋸齒波形取代半正弦波形規格,分為對應規格為20g,11ms及40g,11ms。90年代以後,環境試驗的邏輯由模擬環境轉向驗證效應,目前衝擊試驗規格以衝擊響應頻譜(ShockResponseSpectrum,SRD)為主流,這一點值得大家注意!

以上資料提供大家參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 17: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morrison回复的很详细,受教了。。感谢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靠性网 ( 粤ICP备14066057号 )

GMT+8, 2025-4-8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