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靠性管理的保证职能
由于产品的可靠性与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密切关系,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或考虑不周全,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好全寿命周期内各个环节的可靠性工作,以保证产品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是可靠性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过程,就是应用人类行为科学理论来计划、组织、调配、领导和控制人类行为的过程。
计划就是根据预定要达到的可靠性目标,确定总体策略、方针、程序及所需资源,通过组织、调配以及如何控制质量等,使应该做的各项工作、预期达到的进度、工作程序、资源分配和经费预算等都能得到落实,中国可靠性网。
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是根据目标和任务,划分工作小组和单元,并将这些组的活动有机地连成工作网络,明确各组的职责及其相互的工作关系和协调程序,使各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权限。
调配主要是指工作人员的调配。人是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最重要的因素。调配的目的就是使不同类型的人参加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以求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调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1)合理安置人员,负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技能与素质;
(3)对工作人员的表现定期进行评价,发现工作安排不合适的应及时进行调整。
领导的管理职能就是要依据现有资源、程序、方针,通过组织和计划,把本部门的各项活动变成实现预定目标的动力,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领导可以应用命令、指令、指示、解释、说服、鼓励、鼓动、奖励、惩罚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营造良好的、愉快的工作气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控制是指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进行检查,并与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若有偏差就要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控制。要控制,就首先要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制定的工作标准,明确控制参数或项目,制定验收标准或容许偏差范围。最有效的控制是激励工作人员能自觉根据工作标准和控制要求进行自我控制,这将比来自外部的各种控制更有效。
2.可靠性管理的特点
以上管理活动的五项内容是互相、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可靠性管理在五项活动内容中具有的特点是,更突出了它的综合性、时间性和统计性。
(1)综合性:它不是单纯从一个方面来衡量产品的优劣,而是从整体上是否完成了预期的功能来衡量。其中,任何一项功能指标的降低,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2)时间性:可靠性所描述的产品质量,不是指出厂时产品的优劣程度,而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整个寿命周期内产品整体性能的优劣程度。它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规定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下,能否保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3)统计性:衡量产品可靠性的高低,不能像测定技术性能参数那样,靠使用仪表来测定,而是要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积累,再经过数据处理,才能得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数据。积累的数据越多,其统计结果的可信度越高,越接近实际情况。
从具体的单位管理角度,可靠性管理可以分为可靠性组织管理和可靠性技术管理,二者的项目、内容、目的和工作要求各不相同。也可以从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来划分,提出各阶段的可靠性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可靠性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