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cavebear于2010-3-3023:43编辑
如果说2009年是前紧后松的话,今年对于振动测试设备,是前景十分不确定的一年。一方面去年年底到春节前的
蜂拥而至的订单,足够让厂家忙到现在,另一方面,盈利空间压缩,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让业界人士不敢盲目乐观。
对苏州的几个厂家来说,恐怕2009对希尔和东菱都不是轻松的。希尔的低价策略,以及依靠702所在航天业界的资源,拿到了不少单子,但是据说全年亏损不少。管理层也发生变动。总经理目前专心负责销售。
东菱就更不用提,首先2009年年中销售副总跳槽去希尔,带走了销售团队的很大一部分和客户资源。然后总裁助理也离开公司,到了年底,副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生产部经理副经理,经济办经理,国际贸易经理全部离职,春节前后,其IP工程师,企划部,国际关系部,人事部,品管部经理,也全部离开公司。一个公司短时间内流失这么多中层骨干人员,是非常不寻常的,据说和市场环境恶劣,公司经营不善,债台高筑,贷款到期,濒临清算有关。而人员流失本身,对公司的管理,产品质量以及形象声望,都很难不进一步产生恶劣影响。
另外苏试,和北京的中元,西安捷盛,似乎还相对比较稳定。
由于惨烈的竞争,国内振动台行业短短几年时间,从暴利变成微利甚至亏本。对投资,经营和业者来说,是一场恶梦,对于用户也未必是什么福音。恶性竞争,使得牺牲质量,偷工减料的利益驱动极大。另外据悉国内行业内,拖欠供应商应付款成为家常便饭。连款都不付,还谈什么采购外协质量管理。
国际上,由于经济危机,市场萎缩。几个著名品牌,除了UD,其他日子都不好过。美国LING由于不断转手,经营不善,外加美国政府制裁,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英国LDS被四百杰收购后,不受重视,得不到发展资源。IMV的营收也受到影响。至于诸多生产小型风冷台的厂家,更是度日如年。
现在振动业界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危机带来的教训和机会,认识现实,重新整合资源。几个要素中,主要是规范市场。组织行业中市场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几方,比如总装,航天系统,以及大厂家,出面,拿出一个计划,与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处理某些厂家清算善后问题,同时制定行业规则,造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局面。主要的焦点有几个,一个是厂家的所有制股权结构,应当规范国有资产的角色二是相对公正客观的技术评估体系,和行业市场状况的咨询体系,形成合理程度的进入壁垒,同时防止业者忽悠行业外资金进入扰乱市场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