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2-12 0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年故障率(Annual Failure Rate:AFR)
下面是某硬盘关于AFR和MTBF的描述:
企业级硬盘的设计目标着力于提高硬盘IO性能、针对大密度的随机存取(多体现在数据库应用中)的优化、多硬盘协同、以及高强度负载下长期工作和多硬盘紧密相邻的使用环境下对振动与高温的容忍等。
负载循环(DutyCycle)特定时间段内硬盘寻道、读、写操作所用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当硬盘接收到数据请求指令时,与Idle状态相比,无论磁头寻道还是读写都会产生热量都会有损耗。DutyCycle值越高,故障概率便越大。
年故障率(AnnualFailureRate:AFR)
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常被翻译为不间断工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连续工作时间之类,其实这都有些不确。MTBF严格意义上应表示为总运行时间/每错误,(测试硬盘数量X运行时间)/(故障数)).为简单地说明这个问题,在此借用一下很早以前IBM网站曾举的一个例子,假定某年美国人的死亡率为每一千人(一千块硬盘X1小时)1.1(硬盘故障率),则相应当年美国人的MTBF为910年(1000÷1.1=910小时/故障),这样就清楚地看出MTBF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即使最长寿的人,也不可能活900年。由上可见,MTBF是一项群体特征,而不是某个个体的一项参数,更与产品的使用寿命无关。比如对于一家有1000台PC运行的企业,当其为可能损坏的硬盘准备替换备件时,MTBF是一个有用的参数,而对于其中单独的某一台,这个参数没什么意义。
下面是关于BT下载伤硬盘的深度分析的一篇文章
负载循环(DutyCycle)便是衡量这种工作压力的一项参数,其定义为特定时间段内硬盘寻道、读、写操作所用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当硬盘接收到数据请求指令时,与Idle状态相比,无论磁头寻道还是读写都会产生热量都会有损耗。DutyCycle值越高,故障概率便越大。由图一可看出随DutyClcle的增大,年故障率(AnnualFailureRate:AFR)放大指数的变化情况。
在给定的DutyCycle下,POH与AFR放大指数的关系如图1。
图2中揭示的另一个规律则是多碟片硬盘受DutyCycle的影响更明显。(图中黑线为4碟盘,兰线为单碟盘)。
从图1中可清楚地看出,即使在其他条件给定(如盘体材料、电路、温度、DutyCycle等)的情况下,把设计目标为2400小时/年的桌面级硬盘拿到企业级应用(8760小时/年),故障率会有成倍的提高。(注:针对企业级应用,其年运行时间为24X365[天]=8760小时,而桌面级的年运行时间一般为8X300[天]=2400小时,依厂商不同,也有以8X5X52[周]=2080小时来计算的,近年来也有些高端的桌面硬盘设计要求为12X5X52=3120小时。另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与企业级相比,桌面级硬盘的设计目标不仅在时间的缩水上,还体现在企业级的8760小时是在DutyCycle大于80%甚至到100%的情况下,而桌面级的设计要求中DutyCycle往往只有20%或更低。)
对DutyCycle,除了表面上的数字外,也要认识到,良好的设计及优秀的寻道时序安排会大大提高寻道效率,因此相同的数据请求对不同的硬盘而言所产生的DutyCycle是不同的,以容量、价格为优先而设计的桌面级硬盘与企业级相比,先天上便有不足,有着较高的DutyCycle,例如测试数据表明,同一台机器分别使用SCSI硬盘与ATA硬盘,对应SCSI硬盘的DutyCycle为40%的某一任务,而ATA硬盘则为75%才能回应相同的数据请求。
BT是一款磁盘操作相关度极高的软件,同一时间内多线程的读、写请求使硬盘的DutyCycle长期保持较高的状态,这个问题是先天性的,仅靠购买大物理缓存的硬盘或加大BT设置中的软件缓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而且,在ATA(IDE&SATA)硬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样,当长时间运行BT时,故障概率便不可避免地大大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