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看这么长的帖子眼睛都疼了,不过这个确实是个好帖子.
上面各位回答的却是高手不少,整体分析了一下,几个写的回答的特别多特别不错几位应该都有和外企,台资沾上边的,特别觉得里面Angel,fance,aries,jennifor,ragi,fairy,kingdodo,salading等谈到的很不错.也希望以后大家多加强交流和沟通这样可靠性才有发展。
我也谈谈个人浅见...
1.试验发现了一些问题,但RD人员认为这不是bug或者他们认为这个bug不严重不需要解决,这种情况怎么办?
相信大多数人都遇到这样的问题,这里面主要2个方面来问题,a.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是不是一个bug?首先必须确定的是你的人员操作没有失误,或不要把“鸡毛当令箭”,因为一个新产品出现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或许可靠性工程师觉得和以前不一样就是不对的.当然人人都不希望这样,同样有这样情况发生R&D和可靠性人扯皮时候就有口难辩了,且在之可靠性工作更失去“威信”来.b.一个成熟的公司,出现一个bug或严重否不是等有这样的问题是来争论的,而是在部门建立时就将什么为bug,什么样的bug为严重还是重大的都定义清楚的,而这样的文件也是R&D和TEST部门及其他部门都将参与或签字画押的,此外一般而言,R&D大多是征求TEST部门意见因为你或你部门是倡导者只有你有权利去close(结案),其他的部门或R&D人员自行close或拒绝找solution都是徒劳的.
目前我所了解大多数公司,TEST部门大多是“追随者”或者说“执行者"还没有起到建立文件倡导者或监督的作用.(当然不是指每家公司).
2.如果我们的一批产品,比如说2000台好了,卖出去后发现有1000台出了问题,作为一个可靠性工程师,你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涉及到市场调查和FA分析,一般来说,一个产品周期循环为:市场调查,设计,测试,生产,销售再回到市场调查.这里分2个立场来回答.
1.公司面:需要市场调查人员做详细调查,出问题的1000台产品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会不会关系到另外“好的”1000台产品,如果会的话,在事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前将其他1000台callback(召回),千万不要像三鹿奶粉一样到了无法挽救地步才低头.如果不会,那么需要成立一个”临时"调查组,或者说专案处理。请FA(失效分析)部门人员去做详细分析,必要的话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做分析最后结果大致来讲分析主要三方面问题,设计问题,生产问题,或原材料质量问题.作为公司来讲,自私一点说,一般都会将所有问题推到供应商处的.至于需不需要这样做就看看赔偿如何进行咯。
2.可靠性部门面:需要大力配合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同时需要对此问题产品进行全面的可靠性试验核查,有没有在进行设计验证各个阶段的测试,有没有进行过任何工程变更,变更后产品有没有进行相对于的测试等等,如果以上全部核查过了,如果都很健全,或许需要思考一下目前整个可靠性体系或测试项目能否满足市场需要,或者说能否测得出问题?最后不论结果如何,lessonlearn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出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是不是拍马屁问题得看那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说主动“请罪”的态度去承担责任是拍马屁的话那最近看到的三鹿公司,鸡蛋厂商乃至全中国都没有拍马屁了咯!!!!所以总的来说一句话危机就是机会,考官想考的是一个人的处理危机或一些看似为难问题的能力。
当然或许在那样的场合有很多的想法和应变能力不一定能完全用的了毕竟除了测试经验,心里素质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