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 册-
搜索
热搜: MTBF GJB MIL FMEA
楼主: ALT

小心MTBF是个陷阱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3 0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一个很好的概念被庸俗化了,一个标准的MTBF是应该告诉人家样本数,测试时间的。否则一个数字是没有意义...
icdetector发表于2010-10-2508:32

對,我用10000各樣品跑100小時vs用100樣品跑10000小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16: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MTBF只有符合指数分布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的意义,但是如果把老化期考虑进去不可能有任何1个产品是符合指数分布的。如果不配合生命周期的说明,MTBF只是个噱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09: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MTBF只是可靠性众多指标中很重要的一个而已,它不是万能的!但是也不能贬低它!
在目前的可靠性设计中,MTBF是一个很重要的量化指标,它能表示产品的可靠度的一个大概范围。
MTBF越高,当然它的可靠性越好,它出故障的几率就低,这是肯定的!
针对寿命分布符合指数分布的产品而言,MTBF可以理解为在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某一时间点的产品可靠度。公式:R(t)=e^-λt.(λ=1/MTBF).实际上产品能够工作到它标示的MTBF的只有大概37%。
(这只是我看理论书籍的一点收获,拿出来大家讨论,如有不同意见,纯属正常,各人理解不同而已,请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1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经常把MTBF和MTTF搞混淆,我想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把可靠性学科中的寿命和公认的寿命区分开,当然他们针对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MTBF是针对可修复系统而言,MTTF是针对不可修复系统而言的)。下面是一位前辈关于MTBF和MTTF的区别的一些看法,我觉得很不错,给大家参考参考。
“可靠性学科中的产品寿命和公认的寿命是有区别的,公认的寿命是指自然或者不自然的消亡,在生命的过程中的生病或者意外伤害是不影响寿命统计的。但在可靠性学科中,产品的寿命是指从开始工作到发生故障的那一段时间,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一个焊点的脱落或是一个元器件的失效,都被认为是产品寿命的终结,当故障被修复后产品的寿命被重新统计计算。具体的说,产品的寿命不是指产品报废前的工作时间,而是产品发生故障前的工作时间。事实上,在可靠性学科中经常被提起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就是平均寿命,只不过这个平均寿命和公认的平均寿命是有区别的,它不是指产品的消亡或报废的平均时间,而只表示产品能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在可靠性学科中,与公认的平均寿命概念相同的是“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它一般用来表示一次消亡或者报废的产品,由于它和MTBF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人把它混淆。如果针对一批可维修的电子产品,当出现故障不维修,直到所有产品出现故障,那它的MTBF就是它的MTT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09: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学下去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8: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理解MTBF,是误解MTBF的根本原因
MTBF是以统计学为理论,通过试验的方法描绘出产品寿命与时间的函数,得出数学表达式。MTBF是试验的结果,所以它是真实的,是可信的(这里说的是单元)。
从事元器件产品的人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采用加速理论得出的试验结果最接近实际,是因为产品失效的机理和理论相符,而且失效模式较少,容易分析和排除。
但做产品(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的人很难以理解和应用,不论预估和试验都和实际差的太远。是因为基本单元的特性存在差别,失效的机理不一样,失效模式过多,设计、制成问题难以理清。
做得到产品真实的MTBF之前必须要排除设计、制成问题;同样出货的产品也要做很好的控制,保证设计、制成没有问题,这样才能使试验的MTBF和实际相符。
还有最重要,但大家都不想承认的一点,就是水平有限。做好MTBF需要掌握很多门扎实的理论知识,有坚强的意志,细心的态度,良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若果没有花10年,甚至20年投身于可靠性,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印证的觉悟,那还是不要做了吧!因为可靠性和其他的行业真的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9: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理解MTBF,是误解MTBF的根本原因
MTBF是以统计学为理论,通过试验的方法描绘出产品寿命与时间的函数,得出数学表达式。MTBF是试验的结果,所以它是真实的,是可信的(这里说的是单元)。
从事元器件产品的人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采用加速理论得出的试验结果最接近实际,是因为产品失效的机理和理论相符,而且失效模式较少,容易分析和排除。
但做产品(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的人很难以理解和应用,不论预估和试验都和实际差的太远。是因为基本单元的特性存在差别,失效的机理不一样,失效模式过多,设计、制成问题难以理清。
做得到产品真实的MTBF之前必须要排除设计、制成问题;同样出货的产品也要做很好的控制,保证设计、制成没有问题,这样才能使试验的MTBF和实际相符。
还有最重要,但大家都不想承认的一点,就是水平有限。做好MTBF需要掌握很多门扎实的理论知识,有坚强的意志,细心的态度,良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若果没有花10年,甚至20年投身于可靠性,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印证的觉悟,那还是不要做了吧!因为可靠性和其他的行业真的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7: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tendylau于2012-1-2917:51编辑

楼上说的对
对于器件MTBF还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可靠性人来说,做的产品是系统或者设备较多,老板要求找个很好的指标去衡量产品,用MTBF衡量的话,有可能出现即使MTBF很高,但是返修率也有可能跟着很高,因为设备的失效模式有可能是现场环境、应用、人为操作等关系,太复杂了,MTBF显然没法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但失效率显然与这些有关。我不是很喜欢用MTBF考核公司的可靠性指标,但是,又必须拿出一个可靠性指标,所以一般也只能选择MTBF作为研发期的考核目标了,但是公司对我们部门的考核唯一指标就是返修率。

做好MTBF需要掌握很多门扎实的理论知识,有坚强的意志,细心的态度,良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这话说得,呵呵,楼上说的这些,其他行业一样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5: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正因为这个原因,MTBF可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标准。比方说,某种产品的故障率随着时间在增长/下降,那么MTBF就会随之下降/上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去算一个MTBF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呢?所以,只有当产品故障率基本上是一个常数的时候,MTBF才变得更有意义。一般来说,一些电子产品的失效故障率可能是一个常数,比如从更换一个新灯泡到它坏的时间。还有控制器这样的产品。然而,对于一些机械原因造成的失效,比如磨损,老化等,故障率是随着时间上升的。对于一些新出厂的产品,由于加工过程的瑕疵,或者是安装运输的问题,可能造成一部分产品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但随着维修和淘汰,故障率却随时间下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靠性网 ( 粤ICP备14066057号 )

GMT+8, 2025-4-24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